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底层思考的就是,到底哪个产业会爆发,更应该积极投身哪块去发展,毕竟风口只有一时,但是这个新兴产业如何改造人们的生活,目前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对于老百姓而言只有跟随,没有决策!
对于国家宏达的战略部署自然有其前瞻性,但是主要行业也是聚焦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以及低空经济等目前的一些看起来很有前途的行业;
仅就所接触的行业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定会呈现多态化的趋势;这点上从行业的发展趋势可窥一斑。
2023年,新量产的技术开启了不同主机厂之间的角逐;

1、混合固液电池在国内率先量产,能量密度超过了360kwh/kg,比如卫蓝新能源的电池应用于蔚来汽车;上汽与清陶联合开发的368kwh/kg的混合固液电池;以及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开始应用;
2、高性能无线短距通讯技术的应用;星闪无线的360环视系统开始进入测试阶段;
3、纯固态flash激光雷达在补盲领域带来的量产;禾赛科技在极石01车型上落地使用;
4、70MPa储氢瓶开始设计并设计,对于罐体的应用开始进入批产前的研究和验证;
5、车载大功率超充技术普及,华为、特来电等一批企业陆续发布600kw全液冷超充技术和建设应用;
6、千兆车载以太网开始在多车型实现前装配置,岚图、领克、智己、理想等开始搭载传输;
7、铝合金免热处理一体化压铸技术应用迎来快速增长;一体化压铸让车厂进入集成化法相发展,多车型已经在开发阶段进行应用;
2024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各大车企都借助辅助驾驶进行升级;

1、L3自动驾驶迅速点燃战火,无人驾驶开始进入试点工程;
2、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开始在许多城市进入广泛覆盖,高阶自动驾驶协同部署开始进入发展新阶段;
3、高功率高密度的电驱动系统朝着5w转以上发展,关键核心指标的竞逐已经开始拉开车企之间的差距;
4、主动悬挂线控系统成为中高端车型应用的关键创新方向;电控减震器、高集成作动模块、空气弹簧等核心硬件技术进入自主研发新阶段;
5、国产EHB技术的成熟加快了线控制动技术的应用普及,国产品牌在不断减少与进口技术的差距;
6、AI赋能大模型座舱多模态交互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华为、百度、科大讯飞等都在加快部署在汽车上的应用;
当然,更多的量产技术还在路上,但是对于新型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一直都处于开发之中,随着2025年底的接近,本年度涌现出来的各种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固态电池的贪多等,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下的一大支柱产业,未来还会呈现更多的新技术,相信随着国产化的崛起一定会朝着更快的方向发展,吾辈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