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风俗民俗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淀,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而作为传承文化载体之一的诗歌,总能找出丝丝风俗民俗的痕迹。
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一书中有言“今之读白诗而不读唐史者,其了解程度,姝不能疑”而诗人在其所处的时代之下,不能不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是以在白居易的诗中都蕴含着有当时的风俗习惯。
《长恨歌》开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据《唐玄宗史》一书记载,杨玉环长到十七岁,便被纳为寿王瑁的妃子。而后在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按例到骊山温泉宫行幸,在此地召见玉环,见后将其留下,为了掩人耳目,度她为女道士,取号“太真”。天宝四年,玄宗召其还俗,册封为贵妃。在古代少数民族中,遗有子娶父妻、兄纳弟妇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又有“寡妇内嫁制”一称。在朝代的更迭之下,少数民族的民俗也点点滴滴渗透入中原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民族的融合形成了民俗的融合。到了唐朝,这种风俗已有了一丝丝的变化。唐朝皇室染上了这种风习,并且在唐初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威名显赫的唐太宗就曾纳弟弟齐王元吉的妃子杨氏入后宫。这儿有所不同的是,玄宗这次是父夺子媳。而唐代本就是社会观念十分开放的时代,开放的时代观念也渗透在婚姻风俗理念中,所以世人应当能够淡然看待此事。
除了受少数民族影响而产生的婚姻风俗,唐人还有以温泉之浴作为治疗疾病,除寒祛风的风俗。这就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华洗凝脂”一句“春寒”的真谛了,这一句诗并不只是单单营造了浪漫的氛围,还蕴含了世人的生活习惯。《中国民俗学经典》一书中记载了瑶族的药浴习俗,与唐人温泉洗浴的作用类似,用来祛风除湿、强壮筋骨。
《 长恨歌》中不仅蕴含生活习俗的描写,还蕴含着传统节日的描写。《中国民俗史(隋唐卷)》有这样的记载:古老习俗相传,每年七月七日晚间,天上牛郎织女渡河相会一次,次晨分离。而每逢七夕,长安家家户户的少女少妇,持针线、供瓜果、摆香案,向织女乞巧。直到更深夜静,她们抬头望着满天璀璨的星斗,意兴正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生殿是唐代寝宫的习称,而华清宫之长生殿为祀神之寝宫。在七夕,玄宗和贵妃到华清宫,就会在长生殿摆香案乞巧。唐玄宗对七夕节非常重视,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北宋诗人钱惟演有一诗《七夕》其中“骊阜凌云对玉钩,千门高仞绛河秋。”就写到了华清宫的乞巧盛况。
从民间风俗角度来看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在历史的推演中,有的相互融合,有的从形成之际逐渐完善,有的从诞生之际一直流传,丰富的民俗文化传承至今离不开大唐王朝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而白居易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离不开他的生活阅历和生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