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打开微博,在热门上看到了一些文章,在杨绛先生去世一周年后,有相当多的网友对其表示缅怀,对其生平的一些著作和人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赞颂。也同时有一些人,将杨绛先生前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拿出来说了一下。
在我看来,后者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一些理性的网友希望大家能以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评判一个优秀前辈的生平。倘若喜欢,那就接受他的全部。其二是以张爱玲前辈为突破口,讲述杨绛先生和张爱玲前辈年轻时的一些冲突和矛盾,这里时间久远,作者也无法考证,不对此表示自己的看法,这些人可能大多是张爱玲前辈的粉丝,相较于杨绛先生,对张爱玲前辈更有感情,这种感情可能和如今的娱乐圈各个明星之间的粉丝互撕这种感觉有些类似。第三种,则是纯粹的键盘侠,带着自己愤世嫉俗的一腔情怀,带着天大地大我的看法最大,你不懂,他不懂,只有我懂的浊世自清的傲然进行作恶的人。
之所以对这个事件说这么多,是因为以下的文章会以这个事件展开。这个事件也不是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是因为作者不敢以“大事件”做切入口,影响力越是大的事件存在争议越多,本人小民一个,承担不起这么大的风险。
承载这个事件的媒体,是微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次事件的孕育与发酵和微博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微博这样一个媒体,其主要作用在于分享网民之间的故事和想法。通过广大网民的交流互动支撑起一个平台,并通过这种交流达到关注度和盈利的目的。尤其是热点话题的存在更是可以在社会上引起一波现象。当然,具体的操作模式不是业内人士的我也无法评论。但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媒体工具,让我们感受到别人的世界、别人的看法、别人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但就我而言,我觉得微博这样一个媒体,或者说很多这种类似的媒体的作用仅仅是这样就够了么。不,我觉得远远不应该限于此。它应该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会舆论的导向,它做到的更多程度上的是引导了网民的观点和看法,为网民们树立起一个正确,或者说是中肯的观点。不能仅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要知道,仅以微博来看,它拥有数亿的用户,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思想上的交流仅仅靠自律就能控制的住么?倘若不加以约束,不仅仅会导致事件的失控,甚至会成为龌龊的滋生地。
这个世界好人不多,坏人很少,多是些顺水而行的庸人,向哪里引导就向哪里走。没有一个正确的中心,走偏的人会很多。当然,我所说的不是绝禁所有不统一的观点。我希望甚至是渴望所有人都能带着批判中肯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我希望的是人们都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才是有意义的。但就现在的形式来看,是不可能的。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别人的影响,倘若这种影响是好的,那么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错误的观点,甚至是刻意的恶性误导,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产生多大的后果?而这种后果不单单是双方暂时的争执和冲突,在长远来看。倘若错误的观点占据了上风,不很了解事情内幕的网民会产生怎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媒体不应该只是一个工具,它的运营者应该考虑的更多。我们这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受上一辈人的影响。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周围人的行为举止,接受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但现在不同,互联网时代的共享,使得男女老幼都能接触更多的事物,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仅对尚未成熟的未成年来看,接触到过多的事物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错误的事情。我没有孩子,我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但是我相信,一个成年人在看到了不好的报道和事件仍会心理不舒服,何况没有自己评判标准的孩子。媒体对他们而言不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教育者。而大多媒体没有这个自觉性,向着关注度和盈利看齐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没有错误,但掌握的资源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引导大众的媒体。
但同时,写到这里作者也很无力,我不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我只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也相信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我找不到一个能完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想,能够依赖的将是更高科技的控制,我希望媒体本身能够通过技术的完善来解决这种问题,也希望媒体人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在新兴事物的兴起中,肯定会存在种种问题,但我相信随着人们的努力,最终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只要人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而最后,我也希望读到此篇文章的读者们,能够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多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正确,倘若能够从我们这一环解决这个问题,那会是比媒体强制约束来解决更加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