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期间,有一天在跟同学聊天,忽然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说的话,对方会进行变形理解,我说什么内容,对方好像有些听不懂,然后按照他们的理解进行反馈,于是变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话。给我的感觉我们没有真正的交流,从那一刻我的内心就形成了一个认知:沟通是件很费劲的事儿,我不想跟人交流了。后来慢慢的就开始变的相对少言寡语 ,除了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一度我还会怀疑是不是我的表达力不够好。
因为内心的那个隐藏决定,20岁以后表达的也比较少了,几乎不和人讲废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对我的生活造成的一些影响,于是开始有意识的练习表达。
只要用心了,很快就可以调整到平衡的状态,更何况我是一个学习和调整比较快速的人。哈哈∩_∩.我发现自己又可以非常流利的进行表达和交流了。一个不太爱讲话的人竟然还可以做讲师,真是意外的收获。
倾听和表达是情商沟通的基本功,当我自己可以正常表达和倾听之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在一次五人交谈中,出现了和20年前一样的感觉,关于我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人给我一个准确的回答。
可这次的环境是不同的,因为我是带着全然的倾听(每日练习),和非常清楚的头脑(觉察力)来对话的,我发觉对方说出的话,都是经过加工和过滤的,和我问的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了一个词就开始回答一堆内容,并且都是来自于个人的评价和判断,而不是最简单直接的回答,而我的问题只需要一个词就能回答得出来。
这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人都是活在自己的大脑思维状态里,很少人认真的在听别人讲什么。哪怕是我重复了几次问题之后,对方给的答案还是对方自己的评判。原来20年前,我的发现没有错,那个时候我就发现了人际交流的真相。如果那个时候我就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开始学习研究,现在估计早就成为资深专家了。﹋o﹋
现在也不晚。好吧!沟通如此重要。让我体会到了不带评判的观察与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情商总结:我们以为我们每天都在沟通,但实际上很多沟通都是低效的。如果你认为自己会沟通,那么通常你的生活中不会产生激烈的争吵、话不投机的失望,和对别人的诸多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那么就需要反思一下了。沟通这门课是需要学习的,如何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如何准确表达自己,这是一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