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

诗词原文

            一剪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

                            吴文英

      老色频生玉镜尘。雪澹春姿,越看精神。溪桥人去几黄昏。流水冷冷,都是啼痕。    烟雨轻寒暮掩门。萼绿灯前,酒带香温。风情谁道不因春。春到一分,花瘦一分。


诗词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周邦彦《片玉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名。调见周邦彦《片玉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也有五十八、五十九字体。此词为六十字格。

处静:即吴文英的兄弟翁元龙,字时可,号处静。


诗词赏析

      这首词上片由眼前处静赠送的梅枝,联想到折枝之处的煞风景;下片抒写词人观赏折来的梅花枝所生发的感慨。

      在上片中,词人先为我们描述梅花的样貌,“老色频生玉镜尘”这里的老色我们可以理解为词人年事已高,词人容颜衰老,以至于不敢照镜子,因此镜子如同一个摆设,放在那里都落上了灰尘。随后又说道“雪澹春姿,越看精神。”刚下过雪之后的梅花,却是姿态昂扬,颇具其精气神。这里词人用自己与花对比。“溪桥人去几黄昏”我们这里且看题目的副标题为《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明显可以看出这首词是其兄弟赠送给词人的梅花枝,词人于黄昏在桥上与其弟分别。“流水冷冷,都是啼痕。”桥下的溪水本是梅花应该生长的地方,却被你折来送给我,唉,想想都伤心啊。

雪后春梅

      下片则写词人看到被送来的梅花枝,触景生情,感慨万分。“烟雨轻寒暮掩门”这句描写词人赏梅时的外景,即是下着朦胧的细雨,有些许的冷,傍晚的时候词人将门关起来欣赏。“萼绿灯前,酒带香温。”这两句词人则将视线由外转入屋内,词人热一壶酒,放在桌前,点上蜡烛,欣赏梅花,这里的“萼绿”则是运用典故,词人在灯前赏梅饮酒,因此把梅花枝比为含情而立的仙女萼绿华。“风情谁道不因春。春到一分,花瘦一分。”梅花是在冬天开,因此词人将梅花看作送春的使者,故而最后两句说道春天近一分,梅花就消瘦一分。


作者简介

      吴文英,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绍定(宋理宗年号,1228-1233)中入苏州仓幕。曾任吴濳浙东安抚使幕僚,复为荣王府门客。出入贾似道、史宅之(史弥远之子)之门。知音律,能自度曲。词名极重,以绵丽为尚,思深语丽,多从李贺诗中来。有《梦窗甲乙丙丁稿》传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完整“宋词三百首”原文及参考注解 卷五: 潘希白 大有·九日①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②,问岁华、还是重九。恰...
    汉唐雄风阅读 4,722评论 0 1
  • 完整“宋词三百首”原文及参考注解 卷五: 潘希白 大有·九日①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②,问岁华、还是重九。恰...
    汉唐雄风阅读 4,910评论 0 0
  •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寇,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
    汉唐雄风阅读 4,610评论 0 3
  •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
    老A_c118阅读 1,661评论 0 1
  • 名人1驿城出了个名人,叫柳鸣蝉,是留美博士。原本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搞生命科学,屡有重大成果问世,在世界生命科学界崭...
    独行的老雕虫阅读 3,517评论 8 5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