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仕途上的第一位贵人是当时权倾一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大臣穆张阿。
穆张阿与林则徐当时在禁烟一事上政见相左,在禁烟运动后英国人威逼清政府,他撺掇道光皇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道光皇帝又派他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银。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曾国藩入京参加会试之时,他的主考官的穆张阿。穆张阿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可用之人,将他推荐给道光皇帝,并将他的名字由“曾子城”改为“曾国藩”,以示他今后必为国家栋梁之材。
在机会面前,曾国藩并未因为穆张阿是奸臣而拒绝命运的安排,曾国藩拜穆张阿为师,靠着这棵大树,在短短十年间曾国藩这个既无背景、又无财路的他,由进士升迁至工部左侍郎。人生可谓顺风顺水,就像唐代孟郊《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曾国藩的命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没有后来名垂青史、为世人所敬仰的功绩了。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死,咸丰继位,穆党被清查,曾国藩凭着“近其人,远其事”的信条,不卑不亢地在官场上安然屹立,未受牵连。
就在咸丰面对内忧外患,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打算励精图治、重塑朝纲,广开言论,树立新形象之际。曾国藩因几个朋友常说他只会中庸保官,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他写了一篇《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奏》的奏折,在朝堂全朝文武百官面前,字斟句酌地背诵了一遍,给咸丰提意见,咸丰当场龙颜大怒。要将他治罪,由于大学士祁隽、左都御史季芝昌以“主圣臣直”为由力保,咸丰才饶了他。如此让上级领导颜面尽失,从此,他开始背运缠身。
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田村发动了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朝廷在正规军节节败退之际,只好命曾国藩在湖南当地招募乡勇,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剿灭太平军。因咸丰帝不信任他,不给他实权,地方官与他配合时消极怠工,缺钱少粮,困难重重。当时太平天国已经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广东诸省,攻克600余座城市,清王朝命运岌岌可危。在如此恶劣的状况下,曾国藩一介书生,靠着一支自己按兵书训练的乡勇队伍,步步为营,屡败屡战,两次因战败自杀未遂,用了14年时间,终于将太平天国运动平息。
时至今日,若将他一生中这两次重大命运转折换作是我,我又会如何选择呢?大抵我会拿着黑白是非理论来抉择,不想让穆张阿的名声坏了我的清誉而拒绝他的提携;也许不会在咸丰帝刚刚登基之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地当着众大官的面在朝堂之上给咸丰帝提意见,让他下不了台阶。也许在人生重大事件上伟人和普通人会分道扬镳,在盖棺定论时方能看到彼此不同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