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会,无论是企业抑或个人,都可以统一称之为“笼民”。笼民,躯体被圈禁,思想被圈禁,难以挣脱,而这种圈禁是全方位的,带来的恐惧感令人战栗,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描述。
流量圈禁
纵观历史,国家、企业、个人都是一样的,有其虚妄和怪癖的一面,也总是有冲动和鲁莽的时候。当冲动的时候,会带动整个社会在突然间将所有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并疯狂追求它,无数的人同时被一种幻象所迷惑,直至其注意力被下一个更加有吸引力的东西吸引为止。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个“某一事物”的名字叫做“流量”。
老板们总是会出于某种奇怪的目的,神话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我看来,这是极度可笑的一件事,作为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家”最该感谢的是三件事:其一,我国的无产阶级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其二,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整整14亿人口,其三,近几十年对资本最为宽容的监管,而这三个因素中,我们庞大的内需是一切的前提。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抵是经过了几个时期的,在千禧年的头十年里,借助几大平台,迅速打破了产品与人的信息鸿沟,对十几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挖掘效率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企业无一不实现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再之后的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借助运营模式的创新,将流量运营玩到了全新的高度,流量运营岗位的实现了很高的分工细化和专业化,但这也标志着模式创开始走向枯竭期,而近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资本成了唯一的主角,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很多行业沉溺在“撒币”中,无法自拔,庞氏融资大行其道。
当一门技艺成为艺术的时候,技艺人就陷入了尴尬,就如同有了流量运营,大家就希望增量市场永远的进行下去,用某司董事长的话即“市场没有天花板”。各个公司因此陷入“流量”这个泥沼里,把贪婪演绎到极致,甚至不惜以大比例的机器人代替真实的流量,鱼目混珠,只为了将流量的故事继续讲下去,我们虽然有十几亿人的庞大市场,但绝对不是无限的,所有企业都陷入了一场困局。
几大平台企业多年的用户开发,十几亿人口实现了90%以上的渗透率,爆款产品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难,想占据用户更久的日均时间就要面对惨烈的竞争,毕竟一天只有24小时。而几大平台近两年明显开始战略转型,这也印证了流量枯竭期的到来。可笑的是,很多的老板们还沉溺于“市场没有天花板”的鬼话中,讽刺的很。
因为工作的原因,自己和流量运营也有着极深的交集,时常会有朋友会问那个陈年不变的问题——在流量运营中,如何提高效果广告的效果?想来想去,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即:还是换工作转行吧··· ··· 因为这道题根本没有答案,道理很简单,流量经济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我们所有的从业者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太专业,因为所有人都太专业了,所以一定是高度同质化的思想,带来的也一定是高度同质化的运营行为,想在如今的环境中实现突围,几乎是 “Mission impossible”。如果是远见的老板,也许在几年前开始进行品牌经营,拓展渠道,实现客户获取多元化的布局了,但这样的老板,多年来,我没见到过,甚至没有听说过。躺着吃成胖子的人,翻身都嫌累,何况是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呢?唯一可以预见的事实是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很多企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困死在那个“笼子”里。
道德之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在强化一个理念——非道德评判性企业经营,虽然不会有任何一个企业主承认这个既定的事实,因为作为整个社会中最聪明的那部分人,他们很清楚,虽然“道德”早已经被上流人士们抛进了马桶,但是在普世的价值观念中,如果敢去承认这件事,一定会被整个社会绑上十字架,落个尸骨无存。
有人会说“伟大的企业都是在争议声中成长为庞然大物,成就伟大之名。”,有道理,但也是诡辩。作为一个伟大且受人尊敬的企业,一定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为愿景的,同时也需要大众对该企业经营的评判增加一个标准——道德,以约束企业对于赚钱过于强烈的欲望,防止“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结局(平台经济,成人培训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如果所有人和组织都在不断打破道德下线,并以此作为积累财富的基础,实在很难说,社会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的形态。很不幸的是,多年来对于经济发展近似病态的追逐,使我们的监管对资本无比宽容,我们正在成为没有底线没有道德没有羞耻感的民族,作为个人,只能是徒呼“哀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