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者们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陌生,不像其他的如临床、口腔,中医学那般的熟悉。也确实是这样,毕竟他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起源于二战期间,强调以预防为主。但说他年轻,它并不年轻,早在祖国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便提到了这一说法“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很多人觉得他离我们很远,其实也并不遥远,“非典”中的主力军基本都是公共卫生人员。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卫生条件很差,又有很多传染病流行,于是公共卫生人员扛起了这么一个任务——改善国家的卫生条件,控制甚至消灭部分传染病。刚行动起来就有了很大的成效。当然我们也知道,确实消灭成功过,例如天花(一种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的病)。近年来通过公卫人员的努力,脊髓灰质炎这种病马上也将会销声匿迹,彻底被消灭掉。可以说公卫学科和公卫人员给我们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是到了本世纪初,国家似乎忘掉了这个学科,这些机构如防疫站,甚至有传闻要把这些机构给取消了。它似乎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可是不巧的是天花突然来袭,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我们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行,于是便整改了防疫站为今日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是国家似乎只把它当成了用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了,而忽略了其他的事情,于是公共卫生人员的处方权也被收回了。
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对人类的威胁开始变得严重,甚至远远超过了传染病的危害,使国家不得不推动健康中国这一战略的实施,强调“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但是我似乎并没有发现国家对预防为主这一决策的贯彻,只看到了国家对临床投入了更多的资金。而疾控中心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现在似乎只是个疫苗中转站,统计一下感染者的数目和情况隔几天给卫计委汇报一下,基本上也没其他事干了,这就是我们国家所谓的以预防为主。有些病是可以治的,但是很多病只能预防。不知道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认清楚这一点。
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就比较重视了,在他们国家,公卫人员是属于内科大夫的,拥有处方权,可以临床,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经验,在在某一地区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他们甚至能调用军队去扑灭疫情。再反观我国,我们的公卫人员已经被卫健委安排的如同“饭桶”了,左右不是,有时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在干什么,弄的哭笑不得,质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了这么个专业。而社会呢?只会去批评公卫人员的无能与不作为,是否考虑过他们的处境——疫苗中转人员。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希望国家能早日认清这一点。
另外,作这篇文章的主要意图还是提醒大家一切以预防为主,毕竟很多病如艾滋病,高血压等都是可以预防的。相信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终将发展到更好!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又是如何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