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作文,一直是个老大难。孩子上愁怎么写,老师上愁如何教。
学校里一般会设置成作文连排的课程,一般作文课,我们都是这样安排的,采用周末布置每一单元或者课后的作文,周四上课前批改完孩子们的草稿,第一节课讲评,分享技巧、阅读佳作,有时还会挑选几本有突出问题的让孩子们讨论,第二节课就是誊写作文。周而复始,一直想改变,但迫于没有想法,于是就放下了。
再说,对于作文的要求,没有很高,主要是紧扣主题,把握写法,除非特别好的同学,作文有很多变通与创新,其他同学一般是一个模子。
这个月阅读蒋军晶老师的《作文九问》引发了我的思考。
首先是标题的选择,围绕作文展开的九个问题:没内容可写,怎么办?开不了头,怎么办?就是写不长,怎么办?语句磕磕巴巴怎么办?总写些陈词滥调怎么办?中心混乱怎么办?不会写外貌怎么办?不会写对话怎么办?不会写心理怎么办?
这九个问题非常切合实际,都是针对孩子们作文中最经常出现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同时每个问题下面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目前为止,我们班还有同学写作文是谁谁说,谁谁说的形式, 根本不会语言的变换,全文读下来枯燥乏味。我总是跟他说:“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少出现谁谁说,多变成谁怎么样的说。”可是一遍遍地强调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当我看到书中的方法:写说不出现说,找个词代替或者直接去调;是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物说话太长就打断他;对话超过三次要注意;有些对话不必写 。这些方法,如同宝贝一般,我在班里稍微提示了一下,孩子们的语言描写有了明显的进步。
看来“师父领进门”,师父在讲之前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方能对症下药。
文章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的小作文都非常灵动,充满生活气息,“处处留心皆学问”,写作文首先选材要真实,写生活所见,生活所感,这才叫真正的作文,这就需要老师的提醒和方法指导。
作文其实不难,老师要注重平时方法的教授,要告诉孩子们素材的积累,写生活所感、生活所悟,其实,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