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
终于加入了007,心里是很激动啊,我最近看了一个系列视频教程《解密鸟巢汪峰演唱会音响制作》,这个视频确实很棒。首先说明一下,我目前在一家文化公司工作,负责演出视频设计制作,不过已经交辞呈了,这不是重点。本身我挺喜欢音响这一类东西的,看到这么好的视频教程,买完花4个小时一口气就看完了。
收获不少,但是我今天想讲的是最后一集的感触。最后一集的标题是《音箱人的金玉良言》,看完我非常有感触,里面音响公司的老大讲,现在的年轻人,刚来公司就问什么时候能摸Panel(调音台),实际上公司只能安排他们去搬音箱、焊线之类的体力活,这个过程会让他们了解器材,很多年轻人觉得现实和想象差距太大了,觉得很没有意思,后来知道从小白到调音师需要非常非常久的时间甚至不干了,好多人都是这样流失的。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吴伯凡老师在《伞兵思维》里讲的一个故事:
看杂技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小片段,就是一个小丑在抛球。刚开始是两只球,后来三只球、四只球、五只球,一直到七只球,他能够自如的让这个球在空中飞舞,而球不掉下来。
有经验的师父在教徒弟如何抛球的时候,会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就是让别人在那儿练,你就是负责捡球,你要负责捡两个月的球。只要别人的球一掉下来,不管球滚到哪,你就得捡回来。
师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把你的角色锚定在一个参照系里,你就是捡球的。你想学会抛球,你必须先把自己放在一个参照系,而且变成一种几乎是无意识的身份认同,“我就是一个捡球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两个月以后,他会教你抛球。假如你没经过这几个月的捡球游戏(那都不叫游戏了,那是一种很繁琐,很卑微,很不愿意接受的一种苦役),没有逐渐的适应这种苦役,逐渐的在无意识当中觉得捡球是你的本分,如果上来就教你抛球的话(抛球的时候肯定是不停的要掉球),你会把捡球当成是一个不必要的、很烦人的、很让你产生挫败感的一种状态。而你经过了两个月的苦役以后,你再去捡球的时候,你就不会认为捡球是一种不必要的、额外的、很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音箱师让新人去搬音箱、收线这个过程就像是老师傅让徒弟捡球是一个道理,让你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才可能沉的下来,时间长了必然会有收获。
这个视频再一次给我这种年轻人提醒,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想上到一定高度必须经历很多过程,必须有一种长期坚持的打算,当然笑来老师也给我们讲过,不同的人,长期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这就看你的本钱有多大了,本钱这个词用在人身上就是价值了,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值钱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