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最少的时间做到最多的事情?
——《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更全面时间管理技巧》读书笔记
(一)
自从有了孩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是一道最大的难题。每天忙得像打仗一样,家和单位两点一线地奔波,明显感到时间不够用,事情怎么也做不完,恨不得三头六臂才好。上帝是公平的,同样的24小时,为什么别人一天能做十件事情,而自己却一件也做不完呢?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为了寻找答案,翻开这本《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更全面时间管理技巧》,书很薄,两个小时读完。没有废话,纯干货。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加拿大学霸,一年学完麻省理工学院四年课程,牛气冲天的主。写这本书的时候,斯科特·扬(Scott Young)的身份是一名学生,也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同时还经营着访问量巨大的学习类博客和网站。
(二)
超人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让他总结出99种管理时间的小技巧。之前也看过不少有关个人提升的书籍,但是这本书里有些观点与众不同,很有启发,一起分享。
[if !supportLists]1、[endif]列出目标
每周的最后一天,列出下周想完成的工作。每天结束时,检查目标完成情况并记录。如果当天目标已经完成,立即停止工作,绝不要再加码。完成目标的快感需要通过享受成功的奖励来正面强化。
[if !supportLists]2、[endif]分解任务
有意识地将不喜欢做的事情,一一细化。比如打扫房间,可以细分成抹桌子、整理床铺、扫地、拖地,这几项,一样样地完成,就比较容易克服懒惰心理。
[if !supportLists]3、[endif]短跑理论
你拖延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懒惰”,而是因为你的内部能量源即将消耗殆尽。这时候就要像百米冲刺一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点点,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等过了这一个点,肌肉得到锻炼,困难就不再是困难。
[if !supportLists]4、[endif]预备、射击、瞄准
先采取行动,然后纠正方法,再筹划提升。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你的问题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其实再糟糕的开始也是开始。就像写文章一样,再烂也比不写好。持续不断地练习,修正,才会进步。
[if !supportLists]5、[endif]让你的时间头重脚轻
早上安排最难啃的任务之后,就算累了,也有信心来处理其他小事情。人都有畏难的心理,柿子都挑软的捏,何况是遇到繁重的工作了!本能地去逃避,直到不得不做为止。反过来试试,当最难的都做完了,下面立马就会轻松起来。
[if !supportLists]6、[endif]六步走
每天在一张纸上写下1到6的数字,写好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做完这些事情,就可以完全放松,痛痛快快地奖励自己,享受生活。
[if !supportLists]7、[endif]帕累托定律
80/20法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发现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上,这种不平等在其他领域也显现出来。试着找出你所有工作中贡献率最小的80%,然后淘汰,保留剩下的20%最重要、价值最高的任务区,将会收获满满。
[if !supportLists]8、[endif]做一只刺猬
在希腊预言中,“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知道一件大的事情。”刺猬在一件事上是卓越的,而狐狸在许多事情上是普普通通的。
做一只刺猬要比做一只狐狸重要得多。想要在每件事情上做到卓越,最后只能是什么事都没做好。选择有限的几个技能去学习是更好的策略。这个原则的的另一个版本叫做“T”模型。一个人应该精通一个领域(T的垂直线),然后在更多的领域里有其他的小技能(平行线)。
说到底专注、专业永远是职场的不老神器。
(三)
读完全书,大概梳理一下脉络。想要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根本;而后加强自律,寻找方法,不断实践、不停试错;找对方向,专注自己喜欢的事情,成为专家才是王道。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有很多的精彩在等着我们去发现,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更丰富更完满,得学会用这种积极的“懒惰”来给自己的美好年华充充电,偷出时间去旅行。
听过再多的道理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