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两个中午的时间看完了《秋菊打官司》,几天之前看了《活着》,还有《芙蓉镇》。
“我为什么近来会选择这种类型的电影?”惊奇、疑惑还有点兴奋。
之前,我一直是韩剧、现代爱情剧的Fans,对这些具有浓重历史背景题材的影视剧,不但没有兴趣,甚至会想:这些场景,这些历史,这些人物,都已经远逝,和当代的生活大相径庭,我又能在其中链接到什么?不如看点接近生活的爱恨情仇。
“ 能链接到什么?”
这个曾经的质疑不用再抛向他人,或者今天的自己就试着回答一下,曾经的自己的疑惑。
当我看到《秋菊打官司》里,那被积雪覆盖的村庄,秋菊穿的家做的棉袄,笨重的棉鞋,屋子中间冒烟的炉火,土炕上花花绿绿的棉被,土墙上贴的年画,女人又粗糙又红的脸颊,拥挤又热气腾腾的集市上……我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的影子,那时候的父母的影子,真切的看到了我们经历的生活背景,真切的感受到,它给每个人的烙印其实一直都在。
我更容易理解父母为什么至今依然那么勤俭?为什么父母要在生下一个又一个女娃后一定要生下一个男娃?为什么在我们生病时,只给弟弟打针吃药?为什么自己想上学必须以生病相求与父母才行……
当我试着把自己和父母放到那个曾经的时代背景里,我更理解了行为背后的无奈,限制,也终于理解自己为了适应而去背负弟、妹,表面柔和、内心愤怒的矛盾,迎合而又想攻击的冲动……
心里曾经理直气壮的对父母的指责,对曾经自己的无力和厌弃,对过去的逃离和一概否定,似乎都变得弱了下来,我和父母一样,受限于生活,受限于历史,受限于文化,受限于家族的传承。
我接受自己的限制,接受父母的限制,然后在剩下的空间里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