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自己的父母沟通
听过一些同龄人跟我说,“现在养孩子太难了”“如果错误的对待孩子,孩子将会收到不可磨灭的创伤”“我从小就没有被正确的对待,我一定不能像我父母对待我一样对待孩子。”……
大家对育儿有了这个时代的畏惧与担忧。甚至有的年轻父母不愿意要孩子,就是怕自己给不了孩子足够好的教育,让孩子出生在这个时代来受苦。其实,大家这些担忧,都是非常正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家并不具备基本的教育经验和教育能力。
父母和准父母如何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呢?
一个人的教育能力应该什么时候培养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能力的培养,从孩子出生时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大家可能会好奇,这怎么可能?
其实,一个人的出生之后,爸爸妈妈就是在给孩子演绎夫妻之间是如何沟通的,父母是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沟通的。
这个时候,父母的言谈举止,解决问题的沟通方式方法,都是在给孩子进行展示和演绎。
所以从出生开始,一个人就在学习家庭教育能力。
那有人会问了,我从小就没有被正确的指导过,父母之间的沟通,父母和自己的之间的沟通都是错误的,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今天要探讨的,要想拥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如果自己的家庭并没有教给自己的话,自己可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提高与父母沟通的效率和质量来进行。
对于从小被错误对待的孩子来说,与父母的关系可能比较差,可能比较难与父母对话,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不信任自己,难以理解,不可理喻。
但是事实上,这正是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的机会。
之所以人们很难跟父母对话,主要是因为子女总是以一种被压迫、被压制的方式在与 父母沟通,觉得自己的想法在父母面前难以表达,就算能表达也表达不出来,或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觉得自己不自由。
但事实上,本质上并不是父母让自己不自由,而是因为自己始终没有关注父母的需求,只在意自己的能力强弱,活的是否自在,而很少关注自己的父母的所思所想。当孩子小的时候,孩子不关注父母,父母会强制孩子遵从父母的意志。当孩子大了的时候,父母没有办法干涉,就会变得唠叨。本质上还是希望自己的诉求能够得到孩子的认识和尊重。
作为子女,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与父母相处的压迫感就一直存在,也会延续到自己与子女相处。
所以,作为子女,要想能够为自己的后代做些什么,就首先要学会和自己的父母相处。如果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是错的,就应该多听一下父母的声音,理解父母,引导父母。这样一个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就知道对孩子同样不能够压迫,不能够强迫,要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理解自己,亲子之间共同做一些事情。
一位家长要想具备教育能力,就应该具备强大的责任承担能力。关注父母,就是责任承担能力的来源。
人们总说自己已经独立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独立的本质,真正的独立,不是自己能够自力更生,还是一个人要能够成为他人的依靠。最基本的,就是成为父母的依靠。
当父母有些话说的不对的时候,人们可以听父母的声音,观察父母的面色,理解父母所思所想,理解他们的难处、苦恼。在这个前提下,我们通过我们的沟通、表达,所学、所知,来真切地帮助父母梳理思路,让他们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并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补齐他们的认识误区。而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了,如果我们是父母,应该怎么跟孩子进行沟通。如果孩子出现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和我们沟通。
所以说,为人父母很好的一个修炼,就是学会与自己的父母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