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也都看到了每年关注度最高的高考作文题。我对全国I卷的这个作文题情有独钟。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不是考生,也不是来尝试着写作文,只是对这篇材料很有感触,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中所提及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的关于齐桓公称霸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涉及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这三个人物。他们三个人都有我们值得称颂的地方。
齐桓公的心胸与格局和知人善任
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源于他的知人善任,源于他有宽广的心胸,不计较管仲的一箭之仇,仍能任用与信任他,这也显示了他的睿智。还源于他能够听从鲍叔牙的劝谏,勇于纳谏,这也是一个君王难得的胸怀与气度。
有这样胸襟的君王历史上还有很多。比如汉高祖刘邦。正是因为他广揽贤才,知人善任,才能在与一代枭雄项羽的征战中取胜。他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在庆功宴上对他能够取胜做了一番非常精准的总结。
他说:“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骏马能历险,犁田莫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莫如舟。由此可见,刘邦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心胸与格局是更重要的。
管仲的治国理政之才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的确,管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的雄才大略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他的忠君之品格也是值得称颂的。辅佐公子纠时,能不计后果地射杀公子小白,而辅佐齐桓公时又能鞠躬尽瘁,一心为齐国的江山社稷着想,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制度。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也是在称颂管仲的才能。但我觉管仲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是幸运的。否则,他再有才华也无施展之处啊。
鲍叔牙的胸襟与气度
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牙这个人,在胸襟与气度以及知人善任这方面,我认为他比齐桓公更胜一筹。首先,他先理解并容纳了管仲,并劝谏齐桓公能够不计较管仲对他的一箭之仇。
其次,也是他不妒贤嫉能,不埋没人才,并主动让位于比他才能高的管仲。因为原本齐桓公想请鲍叔牙做相国的。如果他是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的人,他就不会做出这种流传千古,令人称颂的事情来。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能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实属荣幸。
管仲二十多岁就结识了鲍叔牙,俩人一起做生意,管仲私自动用了钱,鲍叔牙也不计较,年终还与他平分利润,因为他理解管仲家里比较困难;
一起充军,两人又相依为命,管仲在战争中,退比谁跑得都快,进比谁走得都慢,这种做法,只有鲍叔牙理解他,管仲也感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一起辅佐齐国公子,又出现了王位之争所发生的系列的事情,鲍叔牙还是理解、信任并举荐管仲,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这让我想起了,同门师兄弟的庞涓与孙膑。孙膑对于排兵布阵的才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庞涓却没有容人的度量,陷害孙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他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信任、支持、帮助与包容,成就了管仲,让他得以施展才华,也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我们在做他人的朋友或结交朋友的时候,鲍叔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真是好生羡慕管仲,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