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对孩子,多半是爱里夹杂着虚荣的;中国式孩子对父母,多半是爱里充斥着不满的。
何以见得?
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爱
中国式父母一方面对孩子是深深的爱,唐代孟郊的那首著名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几句简单的描写要多形象就有多形象,即便是没读过几年书的人,也能轻易明白诗中饱含的、母亲对于孩子的爱之深。还有那句很多人都听过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同样说的也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爱,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孩子从开始上学到十几岁上初中前,上学和放学,父母是一定要亲自接送的,农村还好,城里尤甚;孩子在家,只要说一句饿了,就算父母再忙再累也是一定要亲自下厨房的,孩子不在家,父母却经常胡乱吃点,仿佛孩子的身体重要自己的身体不重要一样。
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成家了、立业了,父母依然还是要事必躬亲,担心孩子工作不顺利,担心成家之后儿媳妇或女婿对自己的孩子不好,担心有了孩子之后小两口照顾不来,担心孩子创业承受压力过大、身体吃不消。
但另一方面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爱中也是夹杂着虚荣的,君不见中国式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后,一切话题重心开始转向孩子,一群人围在一起,但凡是已为人父母者,总是三句话不离孩子,听得多了也就了然了。
初为人父母者,要么聊的是我家孩子又长高长胖了,现在都会走路说话了;要么就是我家孩子现在越长越水灵了,一天一个样,真是招人喜欢!
孩子上了学的父母们,要么聊的是我家孩子这学期期末又考了第一名,就这点好,学习上从来不用我操心;要么就是我家孩子报了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英语班,你们家的孩子报了吗?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你得让你家孩子多学点东西,以后好能派的上用场啊!
孩子大学毕业的父母们,要么聊的是我家孩子幸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这不毕业后没费什么劲就找了个外企的工作,刚进去就底薪8000,以后表现好了还能出国进修呢;要么就是我家孩子毕业后去了北京,进了家国企,福利好着呢,听说还有北京户口。
孩子工作了几年的父母们,要么聊的是我女儿前几天结婚了,女婿是自己开公司的,对我女儿又好,看着他们不缺钱感情又那么好,我真是开心啊;要么就是我儿子最近谈了个女朋友,是上海人,家里条件好着呢,好几套房子,那女孩家里条件虽然好,但却不是个大小姐脾气的,蛮温柔懂事的,一看就是个好姑娘,我儿子有多大的福气找了这么好的姑娘呀!
无论孩子是刚呱呱坠地还是已经成家,父母只要围在一起,就免不了要提到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中国式父母跟国外父母不同的一点是,中国式父母提到孩子的频率高的多,且多半都是在夸自己家孩子。
中国有句老话叫:家丑不可外扬。孩子做过的那些错事,或者不太好的表现,是万万不能跟外人说的,说了就是打自己的脸,中国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多半是关起门来教育,在外面就算表现不太好也是护着的。
中国式父母如果有长得好看又懂事、孝顺又能挣钱的孩子,那跟外人说起话来,底气都是足足的,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优秀;但那些孩子不太懂事、不太孝顺、挣得又少的中国式父母们,跟外人说起话来,提到自己孩子的概率就少的多,就算偶尔有哪个不开眼的问起来,也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不优秀,自己颜面无存。
中国式孩子对父母的爱
中国式孩子小时候对父母是极其依赖的,没有父母在的地方总觉得不自在,只要父母在,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不用担心没有东西吃,不用担心交不上学费。
小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但凡哪个说了几句父母的坏话,孩子都是要拼了命去维护的,哪怕因此脸上身体上落了彩受了伤、也甘之如饴。
小时候孩子的想法没那么多,对父母也没太多意见,就算偶尔对父母有点意见,也不能容许外人说父母的半点不好。从这点看来,中国式孩子对父母的爱并不亚于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爱。
真正的矛盾始于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国式孩子对父母的爱开始充斥了很多不满。
青春期的孩子做事情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但父母却有另一套,当青春期的孩子遇上更年期的父母,恶战就在所难免了。孩子开始不满意父母对自己指手画脚,什么都管,他们只想有属于自己的自由,这个时期父母的担心和唠叨在他们耳中都变成了充耳不闻讨人厌的噪音。
青春期过后,特别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才慢慢体会到父母的关心是温暖的,而并非噪音。孩子知道,社会上的那些人关心的只是自己飞得高不高,唯有父母才真正关心自己飞得累不累。孩子这个时候开始心疼起父母来,他们开始努力奋斗,不想让父母老去的速度超过自己努力的速度,可是渐渐的矛盾又出现了。
孩子下班回到家,看了会手机,父母就过来酸溜溜地说了句:下班回家也不陪我们说说话,就知道玩手机。孩子本想争辩几句,想跟父母说说上班的时候有多累,下班回家只想放松一会,并不是不想跟父母说话,可话到嘴边就咽下了。跟他们说有什么用?与其让父母心疼上班太累的自己,不如让他们埋怨自己不够体贴吧!
上班好几年之后,孩子听到父母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什么时候结婚呀?你阿姨家的王老二都结婚了,前不久,刚生了个大胖小子,王老二比你还小两岁呢,孩子都有了,你可倒好,都到现在了,还是单身,你可愁死我跟你爸了。
中国式父母不知道为何,总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此关心孩子的身体,又在孩子长大之后如此关心孩子的婚姻。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尽管这是中国古代父母对儿子的期盼,希望儿子能传宗接代,但在现代的社会这种期盼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光是儿子,连女儿也逃脱不掉这种期盼。
孩子终于结婚了,本以为父母不会再唠叨自己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父母又开始催生了。
一回到家,父母就围过来跟大学辅导员一样、特语重心长地说:你也结婚有段日子了,该考虑要个孩子了吧?趁着你们俩还年轻,早点生对身体好、对孩子也好,再说了我们两个老的趁着能动,还能帮你们带带,这不挺好吗?孩子早晚都要生的,不知道你们在等什么,哎!
回家的次数越多,被催生的次数也越多,被催生的次数越多,孩子对父母的不满也就越多。
现如今的中国经济腾飞,一片欣欣向荣,但与此同时,物价上涨,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大幅缩水,再加上养孩子的成本巨大,中国式孩子不是不想生宝宝,是不敢生,至少在没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不敢生。
这样的情况中国式父母也是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渴望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他们还是无法感同身受地替孩子着想。在这种孩子不敢生、父母又期盼他们生的拉锯战中,孩子和父母之间,变得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不仅仅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问题,更成了孩子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问题,这个横跨了三代的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除非有一方妥协。
中国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中国式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总是免不了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从比较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关心孩子的身体却忽略自己的身体;关心孩子的婚姻却忽略自己的婚姻。
中国式父母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追求表面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却无视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孩子真正想要的生活;中国式父母眼中那些听话的好孩子,实则内心也早已是暗潮涌动,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中国式孩子在爱父母的同时总是对父母有着诸多意见,总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了,竟是说些老掉牙的话;跟父母说话缺少耐心,不愿意跟父母深聊,总是随意敷衍几句,总觉得自己说什么父母都不会理解。
中国式孩子既想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荫蔽,又想要西方父母给与孩子的那种畅快呼吸的自由,鱼和熊掌两样都想兼得,最后怕只能落得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总而言之,中国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复杂且矛盾的。
若是有一天中国式父母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关心一下自己,多给孩子一些独立的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中国式孩子在心疼父母身体的同时也心疼一下父母的期盼,多陪伴父母多倾听父母的心声,想必这种复杂矛盾的爱能变得简单纯粹一点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