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那会儿,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毕业了是找工作的还是创业?
大一大二,想的最多的就是创业,怎么创业?怎么赚钱?
到了大三、大四真正面临毕业的时候,终于回归现实了,现实就是找工作
本文以我为例,谈谈毕业、或者可以说年轻的时候是选择创业还是就业
先交代下我的背景
农村孩子,上大学大一学费是家里交的,生活费也是父母每个月给五百块钱。后面三年学费是是贷款,生活费自己打工和助学金。我的基本情况可能跟中国40-50%的大学生差不多。
当时大一大二的时候,想着如果毕业就能带家公司从学校出去就好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真能想
短暂的做了几个生意,也没什么投入,也没赚到什么钱
为什么没有投入?因为怕亏本,都是跟别人合伙做
刚开始干,我想的很简单,我想获得的是这个过程和经验
不负债和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是我的原则,也可能是性格所致
快到毕业的时候,想都没想,找工作。自己能养活自己最重要
创业,钱从哪来?
找父母要?父母哪里钱,学费都把父母为难的要死
贷款?如果失败咋办?不用还吗?
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现在想想这么选择是对的。同时随着职场以及社会经验的积累,对这种选择又多了一些坚定的理由。分享一下,具体如下:
1、创业要投入。因为得立马养活自己,打工挣钱,这是最小的成本。
2、缺少做事方法。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成熟的做事方式。应该到企业去,到大企业去,学习专业,流程,制度。很多做事的方法在大公司都是很成熟的,是现成的,靠着创业再去摸索成本太高。
3、刚毕业缺少人脉。为什么要人脉?创业有没有资金链断的时候,你的客户在哪里,你的同行在哪里。是不是。刚毕业,你认识谁?几个同学?几个老师?好一点做点兼职认识社会几个人。有什么用?
前几天弟弟弟媳来我家一起过年,也聊了这个事情,因为弟弟毕业四年了,这一两年一直走的是创业的路子,毕业四年,做过三四个行业,所以现在跟个毕业生差不多。我内心有些不情愿让他自己创业,但是明着又不敢说。做的不好没挣着钱受罪我自己心疼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按我的想法还是建议不要创业,先找工作。为什么呢?
1、家底少,投入就会成为负担,一个人创业,全家人感觉前途渺茫,提心吊胆。假设手里只有四万块钱,你能投入多少去创业?有没有考虑过亏本的风险?
2、没有固定收入怎么办?想象都是美好的,没有生意的时候真没生意,这几年在外面看的太多了。14年的时候我以前的老领导辞职回家准备自己干。干之前一起几个兄弟聊了会。中间何哥有个建议:如果创业,第一步先看看自己家里一年固定支出是多少,比如一个月5000快,一年6万。先准备12万包好给嫂子照顾家里,你用两年的时间折腾,成功非常好,失败的话就回去继续打工挣钱。老领导快四十岁的人了,纵横商场十余年,大家也都是给的这么保守的建议。创业可以,不要影响家庭生活,不然乖乖上班吧
3、创业机会成本太高。弟弟这四年工作创业都不是在同一个行当里,没有沉淀。每次都是从零开始。每次都是一年级,一直在读一年级,只是换了不同的学校而已。在创业的路上很难掉头,掉头就意味着损失。如果上班就好多了,今天找到新工作明天就可以辞职,一直换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在自己满意的行业里沉淀几年。弟弟说人生有几个一年,行业选不好,一年就过去了。如果创业行业选不好,过去的不仅仅是时间啊。
4、弟弟说:现在找工作比不过毕业生,心态也不行,毕业时间太长了,刚毕业的孩子年轻积极。
我想说:现在不比以后更加比不过,不能一步慢步步慢,必须努力想办法弯道超车,上班要是都弱于别人,创业更加不行。只是自己干,自己不会像上司那样批评自己而已。必须把心态归零,回到竞争中去,把能力练上来。要是再等几年那就真的不行了。
我想这么多有用吗?应该没啥用。不想又忍不住。
人生是可以规划的,我们应该相信1万小时定律,相信坚持的力量
比如以10年的十年把自己培养成某个领域的王者,以10年后的眼光规划现在
如果10年后,想成为一个作家,从现在开始每天写500字。
如果10年后,想成为一个顶级大厨师,每天学一个菜,每天坚持发一个微博,再配一点学习心得
如果10年后,想成为育儿专家。。。
如果10年后,想成为心理学老师。。。
如果10年后,想成为健身专家。。。
人只怕,自己对自己的催眠:我只能这样,做其他事情不行。或者只要什么什么我就什么什么。缺乏追梦的勇气
用自己创业来麻痹自己,但是真的每天有进步吗?每天有成长吗?
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不骗自己,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