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从1.2米距离看礼仪
美国心理学硕士邓肯说过:1.2米是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0.45-1.2米是私人距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往来,一般以这个距离为宜;0.45米以内的就是亲密距离,比如说夫妻及情人之间。而异性朋友之间的安全距离是1.2米,小于这个距离,很容易犯错。既然与人交往的安全距离是1.2米,那么保持这个距离就是礼仪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
何谓礼仪呢?“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出自《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这个就是讲礼仪的,译文是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这里的惯用形式包括礼节和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奠基仪式,下水仪式,迎宾仪式,结婚仪式,祭孔大典,等等。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祀礼仪,它主要是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礼仪太多太多,好多礼仪适用于任何人;而作为专业人士,根据他们的工作性质的不同,也有对于他们的专业礼仪。如我们的教师,就有办公室礼仪、校园礼仪、上课礼仪、生活礼仪等,在不同的场合,都要约定俗成的遵守礼仪。
教师的办公室礼仪:同事之间能主动问好,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不在办公室内部高声喧哗;认真做好办公室的清洁卫生,自己办公桌上的物品要摆放整齐;要热情接待前来办公室的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要讲究策略,不在办公室大声训斥;在办公室接待家长或其他人员时,要热情有礼;工作期间不在办公室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教师的校园礼仪:着装整洁大方,和谐得体,不穿奇装异服;女士饰物不得过于明显,不允许带耳环,男士不允许带饰物;发型整齐简洁,经常梳洗,男性发型适中,不留长发;讲究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不涂染指甲油;化妆注意自然优美,不夸张,不浓妆艳抹;站立自然,行走从容,坐姿端正,举止大方。
教师上课礼仪:分目光、站姿和手势三种要求。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如果学生当场打断上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站姿:老师要站着讲课,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如需在课堂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教师生活礼仪;在校园内要讲普通话,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做到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在校内遇到各种冲突时,以礼相待,不做失礼之事;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有废纸等杂物时,要弯腰捡拾;看到同事或学生能主动问好,尤其是接受学生问候时要回礼示意。
对学生有分学段学生的专门礼仪,是约束学生的行为准则,使学生们的行为更加规范。
对于普通人,平时都要懂得一般的礼仪常识,提高自己的自身形象;如果做出一些不合礼仪的事情,有时会闹出笑话。像我认识的一个男同志,他当年相亲的时候,两家人第一次在饭店吃饭时,他一下子坐在了主位的席上,结果就是因为这一点,对方的家人觉得他不懂事儿,导致那次相亲失败;这件事就涉及到就餐礼仪,在餐桌上的礼仪有好多种,比如不要隔着人去夹菜,待这一盘菜到你跟前再吃也不迟;千万不要用你自己的筷子在哪个盘子里搅来搅去;如果为了显示你的热情,要给客人的碗里夹菜的时候,建议一定要使用公筷;特别是在餐桌上打喷嚏的时候,建议用手捂着嘴,把身子扭到一边,用餐巾纸把嘴捂上;吃饭的时候,切记不要争抢你喜欢吃的食物,更不要对着盘子大声说话,以免唾沫星喷到上边…………这些小小的细节,能体现出个人的礼貌和修养,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所以说,注重礼仪很重要,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要讲究礼仪,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人人都要学礼仪,讲礼仪、践礼仪、行礼仪!让这个具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到处充满礼仪的气息,让我们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仪的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