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
2022年11月底我在简书发布了我的第一篇文章:标题为:屋美探要入局樊登读书|躬身行,信誓旦旦的喊着口号,凭着一腔对教育的热情和对青色组织的天生好感,感觉自己像充满了气的气球,似乎做好了一切的准备,要投入到躬身行战斗中。
宗少十分信任和珍惜我这样一个自告奋勇的战友,给我分享了躬身行创新教育之落地社区路径图。我也开启了悦读工坊初级领读人的蝶变之旅,先后参与过宗少领读的《刻意练习》共读会和21天「每日一页书」打卡。
宗少的真诚邀请
二、酱油心态的出现
但一个月后我就慢慢出现了“酱油”心态,有点想知难而退。我的酱油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受社会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临近毕业的我在找创新教育相关全职工作上遇到困难,在基础经济独立层面的需求未能满足,再加上亲人的叨叨,自己浮躁心理加剧,精力分散和自信心受挫。
2. 躬身行是青色组织,强调自我管理和使命感驱动,成为真正的主理人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理解。尽管有宗少的紧密链接,但由于是松散型的组织模式,不是常规公司招聘和运营逻辑。受认知局限的原因,常常有种“画大饼”的感觉。甚至曾被身边人怀疑是不是“传销组织”。
3. 知识信息的泛滥让我的个人空间受到干扰,一些整块时间很容易被各种琐事分散,计划每晚一听的睡前樊登读书也经常被各种不舍得不参与的深夜会议直播共学而‘耽误’。宗少说过一句话:这个时代选择做什么不难,难的是选择不做什么。我自打进入创新教育的圈子,譬如加入unschool社区后,加入了数不清个群,这是一个优质的社区,而社区里又嵌套着无数来自群友们的信息共享,有时看到群消息又忍不住点开看看并且礼貌回应。表面看似我在链接大家,实质于自己而言只是回应了,但自己的成长速度好像变慢了。信息爆炸时代里,做取舍也是一门大学门。
4. 在阅读和写作上自己有很大局限性。阅读和写作都是长期复利主义的,很佩服樊登读书|躬身行战友们以书作伴,用阅读点亮生活。由于我的成长过程没有养成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坚持每天读每天写确实有难度。在21天「每天一页」打卡践行中,我有时是为了打卡而打卡,实质当天没有什么感悟,但为了坚持,还是憋出来一些文字。第一轮打卡结束后,感到困难的我就没有继续打卡下去了。但我也清楚日日精进在读书,至于读什么书,如何读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又有什么收获?这些问题需要我思考,只有带着意义和结合自身体验去读才能读出东西来,不然也是白读。
三、新年的问候
宗少的紧密支持
两个月过去,新年的钟声也敲响。昨天收到宗少的新年问候,对于他教练式的提问和追问我也不敢懈怠,心理对自己的“酱油心态”也有些过意不去。当然我也很开心跟他分享自己对于人生方向的新认识以及自己的优劣势。今天是立春,向春而行,为了回应他的问题,我认真梳理了这两篇文章,提出以下4个问题:
教练式提问
问题1:我看到你写的一篇17年文章,回顾樊登读书会的运营,你提到很多人加入读书会,依然是酱油心态。这个词“酱油”,我也遇到过,你有遇到过吗?遇到的时候,你是怎么突破的?那些酱油书友现在还在吗?
问题2: 看到您说,现阶段躬身行属于松散型的合作模式,在运营体系上属于内驱使然的逻辑,那在运行阶段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青色组织在这几年里的实践经得起验证吗?
问题3: 你如何理解:“主理人最终决定了躬身行走向哪?”这句话。
问题4:我注意到躬身行独立公众号的阅读量基数不大,这个会不会影响躬身行理念的传播?
四、笃定前行
躬身行父母学苑是中国首家完全专注父母学习成长,聚焦亲子教育,陪伴父母终身成长持续学习的社群组织。社区的落地实现需要有共同愿望的主理人的倾心运营和凝聚!正如宗少所说:创新教育是一个条漫长的道路,所有从业者不仅需要心中有爱,更是要眼中有光,肩上有担当。躬身行始终在链接真正扎根教育的同仁,彼此的理解和认同才是一起玩耍的缘起。
入局躬身行不是一句空话,同时,入局躬身行其实没有想象那么难,难的在于日日精进和日拱一卒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