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少看散文的,因为看不准她不散的神韵,但我又挺喜欢中国风的文字,这本《植草香里素心人》也属于机缘巧合之下,到了我的手里,或许是被它藕粉色的封面给吸引了吧。
作者许东林于我而言,并不熟悉,但是她的文笔却很让人舒服,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有一种和“掬一捧阳春白雪,煮一碗人间烟火”相似的感觉,她是难得的写世间春色而不让人觉得浮夸难受的存在。
这本书我难得做了很多的记号,特别是对于第一章“花草为邻”的最后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一个人的魂魄可以像裙子一样脱下又穿起,我多想让魂魄游离,穿在一朵杏花上。我多想在一个露水微凉的晨晓,在一个古意尚存的村子,做一朵旧年的杏花。多年之后的你,看没看见,我都盛开,。风来不来,芬芳和清凉都在。」
不能免俗的,这一段也有一些矫情的词语字眼,但是我却挺有动容的,因为这个浮华的世界,让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魂魄里的清淡和平和,不用说别人了,我现在都无法放下手机安安静静的看两个小时的书,以前没有电脑网络的时候,我在家里的小院里能拿姐姐的小连环画和故事书看上一个下午,看到太阳落坡风都凉了,我都没感觉到,那个时候我仿佛就是在作者笔下的这个「古意尚存的村子」里,有奔流的汉江河,有历史悠久的小平房,有还没翻修斑斑驳驳的老街……现在,已经没了。我,我浮躁了起来。
所以出身宁静,并不能让你此后一生都平和度日,我们可能时不时,要回归这个泥土满地的找地方,找找自己,找找那个让你玩了一个下午还乐此不疲的独角仙,找找那几块被你披在身上当仙女裙子的破布,找找被你扔了无数次破旧的沙包,找找你一次性能喝大半碗的米汤……
当时看书时,我写了一个微感小记——“总觉得写花写草总是免不了俗气和用词的做作,话也说回来,这本书买下来也真的算是机缘巧合,在一个小角落里,封面我喜欢的紧,买下便就买下了吧!杏花,本来就与一些妖艳的花不同,说起杏花,我唯一便只能记住「杏花微雨」、「杏花村」一类的了。笔者的风格与我有些像,用词多且做作,但就算如此,也让人不会生出许多厌恶来。尾句一段非常唯美。”
当时的感想还挺多的,现在看了这些,我竟然想到了一句诗「芭蕉过雨绿生凉」,打开网页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句诗是齐白石老人的,齐白石画过一副水墨芭蕉,叫做《雨后》,上面提了诗句:“安居花草要商量,可肯移根傍短墙。心静闲看物亦静,芭蕉过雨绿生凉。”
心境共振相同的人,想到的竟也是一样的,我也想着,以后到了一定的年岁时,我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感受着岁月已深,而心也静。如果安居可以选择的话,我想要一所带着庭院的房子,要种一丛芭蕉,不过老家有说法叫芭蕉招鬼,那杏花也是挺好的,深秋夜里,枕畔,窗外风雨萧然,雨打芭蕉点点滴滴到天明。在老了之后,一院花草度流年,倒也细腻。可以的话,把过往的那些红紫芳菲的岁月在内心过一遍,在花草红绿中滚一遍,让那些往事也有芭蕉的绿,杏花的香。人生就该是这样的,清凉寂静,不悲戚,也不念念。
方钰洁
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