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去问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怎样过他的一生?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做他自己喜欢的事,简单幸福的过一生也很好!如果有本事能做个优秀的人,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就更好了。”
这个说法应该是绝大多数的父母会给出的回答,充满了爱和包容,然而现实当中却截然不同。
每个孩子从进入学校开始就开始被比较,从比较得了多少小红花一直被比较到考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
从比较会不会喊人,讲不讲礼貌一直比较到会不会读书,会不会赚钱。
从比较学了多少才艺,拿过什么奖一直比较到买了什么车子,买了多大的房子。
从小到大几十年的比较中,那个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孩子只留在了迈入校门之前,剩下的时光都在为不负父母的期望而奋斗,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奋斗的意义,只是心累。
而做为父母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为了孩子已操碎了心,活得很累。
最终这个红尘中没有几个人能活得“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做自己喜欢的事”,都是在比较着他人而活,没有人能真正的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所以孩子累,家长也累。
教育为什么让很多家长觉得累呢?
因为目标太高,想要的太多。
因为不甘平庸,接受不了平凡。
因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到,却要求孩子做到。
有没有不累的教育呢?曾国藩教育儿子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曾国藩身居要职,权倾朝野,可是自己的大儿子曾纪泽却不想参加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他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
如果只考虑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这些问题,在那样的家庭,那样的社会,就是逼也会逼着参加科考进入仕途。
可是曾国藩完全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并鼓励孩子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还跟着孩子一起学习这些自己不懂的知识。
后来,曾纪泽长大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两本书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版发行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曾国藩从不要求孩子过目不忘,一字不拉的背诵,只要求明白文章所讲的道理,能够理解运用。从不要求孩子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只需要孩子们一本一本的读书,读一本好书,读透一本好书。学一样感兴趣的学问,并深研下去。
不需要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比考取了什么功名,做了多大的官,赚了多少钱。只需要孩子开开心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结果孩子都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很开心。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是所有家长对孩子一生幸福的初心,只要你守住这份初心,不要贪心,不要被各种比较乱了自己的心,教育其实不会太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