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站台,看到屏蔽门后面的灯箱广告上,是一个蓝色海底的背景图,广告上很大的字吸引了我的注意:
“自然有蝠鲼,自然有福分”。
我竟然完全没看懂这是什么意思,所以我的文案职业病犯了,默默地把这个文案记了下来。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作为消费群体的一员,我完全get不到这个广告的意思?我可以换个什么文案来表述它要传达的意思?
但是我能猜得出来,这应该是个益广告。公益广告,肯定都是劝诫人们的行为的,那么,我没看懂就不会被打动,那是不是也有和我一样的人?那这个公益的效果不就降低了吗?作为文案人,我很想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我分析了下,自己没看懂的原因来自这两个地方:
一是蝠鲼这两字我不认识,怎么读?是什么东西?
二是为什么会“自然有福分”?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涉及到了第一个问题,蝠鲼是什么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百度了一下,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蝠鲼怎么读?
蝠鲼,读音[fú fèn] ,和“福分”谐音。
显然,这个文案是为了押韵。现在很多广告文案都喜欢用谐音的效果,比如说卖鱿鱼的“自鱿人”品牌,酒楼品牌“点都得”(粤语谐音怎么都行的意思)。但是这个套路真心不适合用在生僻字上,这样会影响大众的理解力,广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蝠鲼是什么?
所谓蝠鲼,原来就是我们俗称的“魔鬼鱼”,在广东,人们都把它叫做“膨鱼”。
说蝠鲼我不知道是什么,但说魔鬼鱼,我马上就想到了原来就是那个身体扁平像蝙蝠一样,在海里悄无声息飘来飘去的家伙啊!
不查不知道,原来这种鱼非常的古老,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就已经在海洋中出现了,而且1亿年间他们的身形都没什么大变化。它现在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了“近危”和“易危”的类别。
这个蝠鲼虽然长相吓人,英语中被称为“魔鬼鱼”,实际上却是个性情温和的软骨鱼类。它主要吃浮游生物与小鱼,对人类没有攻击性。
它还很活泼,经常和人类玩些恶作剧,比如拍打小船的底部,或者拔出小船的小铁锚,或者把自己挂在锚链上,拖着小船跑。渔民们都以为有魔鬼在作怪,其实是魔鬼鱼在作怪。
蝠鲼还擅长作凌空飞跃的花式表演。以螺旋式飞速上升到海面,再来个4-5米的后空翻,落水时来声巨响,如掌声雷动,惊为天人。
蝠鲼和其他鱼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像一般鱼那样一次生一堆卵。它是卵胎型,一次只生一胎。所以它和我们人类很像,非常非常爱自己的独子。但是这也意味着,这个古老的鱼类,数量是多么的稀少。
而且蝠鲼只生活在珊瑚礁区域,在全球海洋中的生存范围非常的狭小。
好了,总而言之,这是个古老的稀有的野生动物,是海洋中的大熊猫,值得我们保护。
三,蝠鲼和我们的关系
本来呢,它们一直安静地生活在海洋底下,如神仙眷侣般喜欢雌雄同行游来游去。可是,近几年,却因为中国的关系,它们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原来在中国某个省的人很喜欢吃野生动物,可是很多东西都吃过了,没新鲜感了,商贩为了制造新的卖点,便宣传蝠鲼腮,也就是膨鱼腮。他们说膨鱼腮是万能药,能增加乳汁分泌,清除血素,治扁桃体炎,还能清肺,等等,简直比神医都神。从而在医药和保健功能上,推高了这个鱼的市价。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
蝠鲼被渔民大量捕杀,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蝠鲼捕捞量至少为94000条。这些被大量捕杀的蝠鲼去了哪了呢?
果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根据国际公益组织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的调研,2011年,全世界99%的膨鱼腮都在我们广州销售,广州成为膨鱼消费的最大市场。
哇!膨鱼本来就少,又是独生子女政策,这样吃下去,是要灭绝物种的节奏啊!
所以,2013年起野生救援组织开始发起了蝠鲼保护项目,呼吁大众不要再吃膨鱼腮了。
好了,经过了这些了解,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广告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和是谁了。
这就是给咱们广东人看的公益广告,请大家不要再吃膨鱼腮了。
那么“自然有蝠鲼,自然有福分”这个广告文案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呢?
使用耳熟能详的名称
首先,我不知道那些吃过膨鱼腮的人知不知道蝠鲼就是膨鱼,至少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个词。
但是既然这个广告是给广东人看的,就应该用广东人能看懂的语言来说。如果用“膨鱼”,肯定知道的人更多。
比如:自然有膨鱼,自然有福分。
确定文案方向
其次,“自然有蝠鲼,自然有福分”这句话,显然是围绕大自然、地球环境来说的,对于劝阻大家不要吃膨鱼腮来说,没有什么直接利益点,也就没有什么作用。
就好像政府劝阻吸烟人士吸烟,烟盒上会写“吸烟有害健康”。这个“健康”就和吸烟者有切身利益,前面还加个“有害”,起到提醒、警告的作用。这个方向就是劝阻式公益广告的套路。
比如可以改成:吃了膨鱼腮,你会没福分。
说得具体点
但是“吸烟有害健康”也并不能阻止人们吸烟。为什么呢?因为“健康”两个字属于很宏大、很虚的词,反过来说就是它不具体不实在,让人看了无动于衷,感觉跟自己没有毛关系。后来香港政府采取的措施就是,把文案改成了“吸烟能导致阳痿”。哇!这个词就具体多了,简直让人恐惧有没有?一下子吸烟的人就少了很多,效果立竿见影。
那么在蝠鲼的这个广告上,“福分”也是一个很宏大很虚的词,让人看了无动于衷,所以需要换成具体的、有画面感的、让人恐惧的词。
关乎谁的什么利益
除此之外,还要有利益点。
“自然有蝠鲼,自然有福分”这里的利益点是和自然有关,也许是说大自然会有福分,也许是说你(目标对象)自然就会有福分,或者两者都有。
但是前者和目标对象没有直接利益点,后者不直接,人们看广告才没空去猜想它的深层意思,一秒以内没看懂就过去了。
所以利益点不应该是自然,而应该与广告目标对象有关。香港政府修改后的香烟文案中的“阳痿”为什么有效?因为目标对象主要是男的啊,很有震慑力。
而这个蝠鲼广告的目标对象是广东人。广东人比较讲究好意头(就是好彩头的意思),反过来说,广东人会害怕意头不好的东西。
然后,再把福分这个利益点说得直接点、厉害点,不要让人烧脑。
于是,可以这样说:
1)吃了膨鱼腮,什么都不顺。
2)吃了膨鱼腮,从此走霉运。
3)吃了膨鱼腮,从此没好运。
这三个方案,都把吃膨鱼腮这个行为,和坏意头、倒霉挂上了勾。等于你做这件事,就会啥啥都不好哦!这是不是就让人怕怕了?
设定行为发生的场景
广告希望能够劝阻人们不要吃膨鱼腮,那么场景就是在餐桌上,或者朋友间商量吃什么上。语言就要生活化些,可以转换成粤语方言,变成这样说:
1)吃左膨鱼腮,咩野都吾顺。
2)吃左膨鱼腮,开始行衰运。
3)吃左膨鱼腮,变得好鬼黑。
很口语化,很顺口溜,让它可以像谚语一样流行起来,在餐桌上说很自然。当有朋友说要吃膨鱼腮时,你就可以用这样的“谚语”来劝阻他,因为本身自带让人恐惧的内容,就能让对方想一下,毕竟谁都不想触霉头、不想没好运、不想不顺的对不对?对方可能就断了吃这玩意的念头。
最后结论就是,这种劝阻型广告文案的思路应该是往提醒、警告的方向,用具体的、有画面感的、让人恐惧的词,用关乎目标对象切身利益的点去写。
这篇文章,是想探讨公益广告文案的问题。身为广州人,没有黑广东人的意思。相反,作为广州人,真心不想自己的城市老是因为吃野生动物而“蜚声国际”好吗?依稀记得上一次这么名扬海外是在2003年……
所以这篇文章也顺带呼吁一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不要再去吃那个古老的魔鬼鱼了。你怎么知道吃它就没有风险呢?以前上海有个得了癌症的女博士的死亡博客日记,反思她自己得病的原因,就说她从小跟着做厨师的爸爸吃了很多珍禽走兽,身上带了很多野生动物身上的不明细菌,年纪轻轻就得病和这个原因不无关系。
其实你不吃膨鱼腮又能怎么样?所谓的药用保健价值只不过是商人的坑,并没有经过医疗研究的证明,你干嘛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反正,蝠鲼念福分,膨鱼是蝠鲼,海洋中的大熊猫,吃蝠鲼就是吃福分,你吃掉了福分,你就没有福分,自己看着办!(其实这句也能做文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