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匆忙的时代,我们追着赶着学习、进步,以不至于落于人后; 在职场上做个好员工,以不至于失去谋生的依靠; 在生活中做个积极向上的人,以不至于被一打开社交网络就满到溢出来的焦虑裹挟到怀疑人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定义的好或向往的幸福,或心中某些完美主义的倾向,恨不得一天能当两天用。
效率成了最大的问题。
以前还年轻,傻傻地只想着在已有的24小时内,努力工作,好好学习,该看剧看剧,该享受享受,拼命做加法。 年近三十,时间突然像有人按下了1.5倍播放,愈发觉得时不我待。开始被迫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时间用到极致。
试过各种方法,24枚金币法,番茄钟、列清单......
24枚金币法太难坚持,只用了两天便放弃了。
番茄钟每次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用小段式努力来完成长时间的坚持。时而好用,时而不好用。有时候忘记了记录,番茄钟便成了摆设。
《清单革命》 是本好书,我开始强迫自己一切工作琐事都以列清单的形式记录。后面读到《搞定》和《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两本时间管理书时,发现大道至简,许多道理都是万变不离其中。不依靠大脑,而是依据碎片清单(或是工作篮)的方式,把所有脑中想到要去做的事情都往碎片清单里面扔,然后再根据轻重缓急由近及远地一项一项完成。哪怕只是“记得买沐浴露”和“给家里人买份消费型重疾险”这样的日常琐事。放进碎片清单,看到时再安排碎片时间或是整段时间去完成。
上周四参加了一次时间管理的工作坊,有一位演讲界的小伙伴分享了他的时间管理心得。
与常见的时间管理不同,他一上来不讲“术”,先讲的是“道”。
他问我们对于时间管理有什么困惑?
大家分组讨论以后,我第一个冲上去分享了我们组讨论的困惑:面对困难任务的拖延总喜欢先挑容易的做、实际任务结束时间总晚于计划、低效健忘、事情杂乱且多时容易分不清主次轻重、时间与钱的关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
那时间管理困惑的核心问题到底在于什么?
“角色”。这个是我不曾想到过的答案。
时间管理困惑的核心在于自我角色定位的不清晰。
人生如戏,有狗血言情剧、职场宫斗剧、热血青春剧、家庭伦理剧,我们在不同的戏中有不同的角色,有的时候甚至几部戏交叉进行。当身为自己人生主角的我们身挑几部大戏时,先做哪个后做哪个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效率,还会影响效果。
上班时间正忙得水深火热时,朋友一条信息发过来,“晚上约饭准备吃啥?“
是先继续艰难的工作,还是先回个信息?
报告写到一半,领导一个电话打来,“刚开会总经理下发了一个任务,有个专题信息需要你去统筹一下。”
是回去继续把报告写完,还是先去搞定领导的任务?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改变?
最近冥想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当你相信什么,你就可以慢慢向它靠近。相信积极主动的力量,就可以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
在面对自我角色定位时,积极主动而非被动被别人、被自己的大脑推着走才能从杂乱中理出思绪。
找准角色定位这个问题,积极主动地去思索,现在处在人生的一个什么位置?想清楚自己目前的人生定位。
然后找到时间管理的核心:目标。用以始为终的观点来做时间管理,保证自己大方向上一直是明确的,而不是一直忙忙碌碌又收效甚微。目标设定的“术”有著名的SMART原则,这里不再赘述。
明晰了时间管理的道在于角色定位和目标设定。我在工作坊上听到的术,是大名鼎鼎的GTD,搞定。
第一步:收集,一切引起我们注意的事务和信息;
第二步:处理,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决定下一步行动;
第三步:组织,对这些行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
第四步:检视,通过回顾来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
第五步:行动,直至最终完成工作。
1.找一张大白纸,来作为收集工具。 2.找一段安静不被打扰的时间,比如早晨,中午,或者晚上。建议在2-3小时。 3.收集大脑中所有的灵感、信息、事务、期待、目标、愿景、使命、人生观。任何你想到的事务和信息都可以写下来。 看看能写出多少条? 甚至可以尝试一下将收集的范围扩大,看看除了工作之外,在生活、素质、社交、学习、娱乐、家庭、兴趣……各领域你可以能够收集到多少。
收集信息以后处理时,需坚守要事第一的原则。
优先处理与目前角色、目标最一致的任务,再根据重要性四象限法,多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收集、处理、组织、检视、行动,将任务通过工具安放;只将大脑作为CPU而不是内存来处理任务,将任务拆解到具体可执行的细节;有计划有组织的去一段一段完成,实现执行力;检查反馈再改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自我管理的第一步从时间管理开始,再看看人生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奇妙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