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判断以下的养育方法,哪些符合发展适应性活动,哪些不符合,为什么?
分析就餐的两组小朋友
图①的就餐环境像是在饭店,小朋友坐的是宝宝椅,提供给小朋友的食物有限,同时看不到大人伴其左右,孩子的眼神像是有事发生,不是平静或者开心的表情。【不符合】
图②两个孩子,较小的孩子坐的是宝宝椅,偏大一些的孩子和大人一样,坐在餐椅上。能看到孩子们面前的食物是很丰富的,孩子们独立进餐,同时餐桌氛围很好。大人们在和孩子们交谈,爸爸和大点的孩子呼应,妈妈和小宝宝呼应,脸上洋溢着笑容。给人一种温馨、惬意的就餐感受。【符合】
分析手工活动的3组作品
图③和图④,整齐划一。像是生产车间流水线出品的东西。太过整齐、一致,就没有个性了。对于孩子而言要允许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手和身体去体验,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物品。【不符合】
图⑤展示的丰富多样的物品,这应该是孩子们自主选择,按照各自喜好做出来的东西。这是尊重差异,提供给孩子们丰富的物料,不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标准答案去做事。【符合】
作业2:观看“面无表情实验”视频,分享你的思考,对于生活中和孩子的互动有什么启发?
面无表情实验强调了大人的回应对孩子的重要性。这就像课程中讲到的怕黑的小男孩,让阿姨和他说话般,因为话语的回应,对孩子而言就是光。
昨天放学接安安,在看到安安热情地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打招呼时,我叫他该走了。
安安坐上车问我:“妈妈,你见到我后是什么心情啊?”
当他问我这话时,我能感受到他问话背后的意义。他感受到我对他不够热情。在让他走时,尽管外在没表现出不高兴,但我心里的潜台词是天这么热,就不要说话了。这样的状态被安安敏感捕捉到了。
在我有语言的回应中,孩子都能敏锐感知到大人的情绪状态,更何况在孩子和大人的互动中,大人一直没回应,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太残忍了。没有得到回应的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满心的恐惧和焦虑,反应到情绪上,大哭大闹,身体上自然也是作出何种激烈动作。长此以往,孩子会失去对大人的信任,对这个世界的信任,细思极恐。
了解到没有回应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日常中,不论自己情绪多么有波动,要多觉察自己,不要对孩子冷暴力,不要和孩子生气较劲。要知道自己永远是大的那一个,而孩子毕竟是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