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日更12/365
“死神,草原,远方,琴声,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歌手在喃喃低唱,伴随着马头琴的呜咽,和着吉他的轻旋,悠扬的歌声好似林籁泉韵,犹若珠圆玉润,穿过电视屏幕,蓦地就敲响心门,我突然有种跨越时空的恍惚。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还是在几年前的好声音舞台上,依稀记得歌手来自那英战队,是位自由吟唱者。歌曲的名字很普通,叫《九月》,但是它的音乐,仿佛有一种魔力,会不断在耳边萦绕,几句副歌部分下来,你就完全可以跟着哼唱起来。
再后来,又一位选秀歌手旦增尼玛 ,凭借《九月》成功冲刺鸟巢总决赛,并最终夺下《中国好声音2018》桂冠。他和导师李健赛后的合作演绎,更是将《九月》带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可是你知道吗?《九月》不是普通的九月,它是诗与远方的无尽思索,是草原和野花的和谐共舞,就像歌声中唱到的那样,风声和琴声呜咽呼应,有人只身提马过草原。
音乐中,你看到了时间和空间的经纬交织,你看到了生与死的相互诠释。有人说九月是人类最深沉的哀歌,仿佛一位琴者拨响了马头琴,明月如镜高悬,月光如水倾泻到万里草原,万物都在倾听,万物也都在述说。
然而,提起九月,不得不提周云蓬和海子,一位是浅吟低唱的盲人流浪歌手,一位是当代存在主义诗人。中间还有一位作曲,崔健最喜欢的吉他手张慧生。
海子是一位天才少年,十五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二十岁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二十五岁生日的时候,带着四本书,在山海关的火车轨道上留下遗言“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那时的海子是一位理想诗人,他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他也如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张慧生,当年京圈里备受尊重和喜爱的吉他手,连崔健都自叹不如。但是这样一位在民谣的草原上像野花一样兀自绚烂又兀自隐去的音乐侠客,最终选择用一根琴弦了结生命。
周云蓬,九岁时失明,十五岁学习弹吉他,上大学后开始写诗和漂泊。他的音乐里没有黑暗,有人说:他比我们看到的都多。
一首有着亡灵气息的《九月》,承载了三个人的故事。写词的卧轨了,谱曲的上吊了,唱歌的还是一个看不见的 。
海子的诗透着悲伤,慧生的曲揪心酣畅,再到后来周云蓬的演绎,除了原始的苍凉,似乎更多了向上的力量。这也难怪为什么我第一次听到它,就感受到了歌中可以吸纳一切苍凉,同时也为所有悲伤安魂的包容。那是一种要你会不禁潸然泪下的触动。
《九月》从海子出发,在慧生那里短暂逗留,又经由周云蓬传唱,再到好声音舞台上大放异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九月里相遇,宛然草原上的一片野草,春生秋杀,荣枯轮回。
夜已深,点亮床头灯,再次按下《九月》的播放键,周云蓬低沉的嗓音和吉他声的悠扬婉转,缠绕到一起,木头不说话,马尾不回头,时光里,向着远方,只身打马。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