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善用倾听的力量,会给他人带来更多善意的种子,缓解他人的忧愁和烦恼。这是比能说会道重要得多的能力,值得我好好掌握和运用。
我对倾听的理解,是在实践当中慢慢领悟出来的。在刚出来工作之时,我会认为能说会道是一种本事,在与他人聊天时,如果能够占据主动,尽量解决他人的困惑,是交流的正确姿态。
多年来,我在这种认知下,与身边的朋友进行相处。他们虽然没有当面反馈,我却自以为得意,用各种话题将时间填满,似乎这样才显得自己厉害,是一个理解他人的高手。
我的观念被冲击,源自我与一位堂伯父的聊天。大概十年前,一位香港的堂伯父打电话给我,向我咨询一个问题。他是香港的大巴司机,平时工作非常繁忙,我接到他的电话,感觉非常意外。
实际上,在整个聊天当中,我几乎没有怎么说话,他在借着与我聊天的机会,向我讲述他多年的生活点滴,对社会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多是应答几句,附和一下他的观点,而他却越讲越起劲,最后我们竟然聊了超过一个小时。放下电话以后,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我为自己没有解决对方问题而深感愧疚。
神奇的是,这个感觉很快就打消了。几天后,这位堂伯父又打来电话,想跟我好好聊下!他说经过上次的聊天,发现我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与我聊天非常愉悦,这次还想好好跟我继续畅谈!
这次交谈因为我临时有事而取消。不过,他说的话对我是很震惊的。他让我明白,原来在交流过程中,善于倾听比会说话重要的多。他之所以找我聊天,就是因为平时根本就没有倾诉的对象,多年来的心事一直压抑在心底,只想着找个人一吐为快。而我在偶然间,竟然成为他倾吐心事的对象,难怪他会如此兴奋,如此的想要持续。
其实他人在征求你意见的时候,大概率他心里早就已经有答案了,他无非是让你来印证他自己的判断,寻求心理安慰。这种时候我们只要反问回去,对方更倾向于哪个方案,顺着他说就行了,除非方案有严重的弊端没有考虑到,顶多提两点后期执行上的小建议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