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鬼谷子“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的高深意境

这句话出自《鬼谷子·谋篇》,亦是成语“欲擒故纵”的滥觞,其意在于:欲战胜敌手,勿轻举妄动,而应纵容之,任其放纵,待其错漏百出,至无法挽回之际,再以雷霆一击,毕其功于一役。

2024年11月2日摄于郑州之林公园

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的智慧精髓。它启示我们,在竞争与对抗中,需敏锐洞察敌情变化,灵活调整战略战术;同时,保持冷静与理智,不为表象所惑;更需勇于捕捉战机,果断行动,以达成最终胜利。此“纵”之策略,旨在使对方放松警惕,而我方则趁机积蓄力量,静待最佳时机。

在军事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撤退,我们应展现出一种放任与纵容的姿态,但这绝非消极应对,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灵活策略。敌人主动撤退时,若我们盲目追击,恐将落入陷阱或遭遇反扑;反之,若我们采取放任态度,让敌人自由撤离,或能使其自陷困境,自我毁灭。同时,此间隙亦为我们观察敌情、筹备后续行动提供了宝贵时机。

敌人撤退之际,正是我们捕捉战机、实施反击的黄金时刻。以退为进,后发制人,旨在利用敌人放松警惕或陷入困境之时,迅速发动攻击,打其措手不及。此战术若能运用得当,必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扰乱敌人部署,确保我方胜利。

这一谋略的实施,需要高超的指挥艺术与战略眼光。要精准判断攻击时机与方式,掌握攻击力度与范围,以免因过早或过晚行动、方式不当而功败垂成。

“去之者纵之”与“纵之者乘之”相辅相成,前者体现战略上的放任与纵容,后者则展现战术上的以退为进与后发制人。这两种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可灵活转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其思想对于今日之工作、学习和生活均具重要指导意义。

这句话不仅是策略,亦是一种警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虚荣心的驱使,渴望听到赞美之词。尤其是在事业巅峰之时,周围往往充斥着阿谀奉承之声,令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许多人在这种环境中逐渐迷失自我,被甜言蜜语所蒙蔽,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身边虽“朋友”众多,但其中不乏别有用心之人。他们表面赞美你,实则各怀鬼胎,或为利益所驱,或欲利用你达成私欲。更有甚者,会怂恿你做出超出能力范围之事,待你遭遇失败挫折时,方显其真面目。因此,当身边出现过多“狐朋狗友”时,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对方的真实目的,切勿因自大自负而自毁前程。

修炼一颗不骄不躁的心,是抵御外界诱惑、保持自我本真的关键。分享一则小故事:一位富人骑马打猎,其马高大健壮、神采奕奕,引来家臣纷纷夸赞。富人听后心花怒放,策马狂奔不已,最终爱马因过度劳累而死。这匹马之死,实则是因主人得意忘形、不自量力所致。这正是典型的“捧杀”——过分夸奖使人飘飘然,失去戒备之心,最终导致失败。因此,我们应“近君子而远小人”,远离那些夸夸其谈、溜须拍马之人;同时保持自我警醒与谦逊之心,不为外界赞誉所动摇。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出风头者”或损害他人利益之人。他们往往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行事过程中难免犯错。然而,我们无需急于与之针锋相对或报复;相反,我们应保持冷静与理智,静待其自食恶果之时再行清算。若我们尚不具备令人钦佩的能力与实力,则应韬光养晦、努力提升自己;同时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以免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之中。

“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不仅是一句古老的兵法智慧,更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法则。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学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策略思维。有时候,暂时的让步和退让并不是软弱和失败的表现,而是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时机和条件来反击和取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