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河南
  • Resize,w 360,h 240
    王阳明:“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此言源自《传习录》,意指朋友相处,唯有彼此谦逊,方能相互成就,而相互争强好胜,则只会招致损失。人生越往前走,愈发感受到谦逊的宝贵价值,它不仅是人...

  • Resize,w 360,h 240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在《传习录》中,王阳明阐述了心、意、知、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提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学中的“意...

  • Resize,w 360,h 240
    《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的深邃寓意

    白与黑,如同阴阳两极,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知道一方存在的根源,才能更好地保持另一方的状态,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若能始终紧握事物之根本,洞悉要害,...

  • Resize,w 360,h 240
    如何领悟老子所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这句话道出了“有为而不妄为,治事而不造作,品味而不迷失”的道理,它指向一种修行的至高境界——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事无事则无所不能,味无味则无所不味...

  • Resize,w 360,h 240
    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句话源自《道德经》,其精髓在于: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自恃其功,长养万物而不加主宰,此乃至高无上的德行——“玄德”。 在道的演化中...

  • Resize,w 360,h 240
    如何理解孟子的“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这句话源自孟子的经典著作《告子章句》,原文深刻而富有哲理:“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

  • Resize,w 360,h 240
    如何理解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

    “物物”,即驾驭、主导外物,主动掌控、不为外界所动。“不物于物”,不应被外物所奴役,保持内心的独立与自由。“念念”,能够自如地驾驭自己的思绪与念...

  • Resize,w 360,h 240
    如何理解荀子所讲的“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此言意指那些专注于具体事物之人,仅能驾驭其专长领域;而洞悉大道者,却能游刃有余地统领万物。所谓“精于物者”,荀子以实例阐明:农夫虽擅长耕作,却难...

  • Resize,w 360,h 240
    庄子“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凫,即为野鸭子,与鹤相较,其腿显得尤为短小,这长短之别,皆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天性。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