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荀子所讲的“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此言意指那些专注于具体事物之人,仅能驾驭其专长领域;而洞悉大道者,却能游刃有余地统领万物。所谓“精于物者”,荀子以实例阐明:农夫虽擅长耕作,却难以胜任管理农夫之职;商贾精通买卖之道,却难以成为管理商贾的官员;工匠擅长制作器物,却难以担当掌管百工的重任。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内虽技艺高超,却因缺乏道的洞察,无法从更高层面引领行业发展。故“精于物者”,实为一种相对狭隘的认知行为,其影响力局限于具体事物之内。

2024年11月2日摄于郑州之林公园

反观那些“精于道者”,他们虽不精通上述三种技艺,却能以其对道的深刻理解,驾驭这些职业乃至更广泛的领域。此类人拥有更高的认知境界,能够全面而深刻地洞察事物本质,从而实现对万物的全面支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亦应秉持此理,努力跳出固有思维框架,从宏观视角审视事物发展,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当然,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做到极致,同样值得尊敬。庄子有言:“技,进乎道。”魏源亦云:“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这告诉我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用心钻研,皆有可能触及大道之精髓。正如“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国家与烹饪小鲜在道理上相通,皆需精细入微、把握火候。

然而,社会上常有人轻视管理者,认为他们不懂业务,是外行领导内行。实则不然,谋事者专注于具体事务,而谋人者则需具备兼领万物的能力。尤其是管理层面,对人的理解与驾驭往往比单纯谋事更为复杂且重要。

不同工作领域各有其“道”,无论是生产交换还是事务管理管理,皆有规律可循。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当是“精于物”与“精于道”的完美结合体,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游刃有余,还能以卓越的领导力和洞察力引领团队前行。荀子所言的“精于道者”,实就是《论语》中“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但我们的教育依然强调通识教育与品格培养的重要性。在专业学习之外,跨学科的探究能够拓宽视野、启迪思维,这正是“精于道者”智慧的体现。“精于物者”往往被具体事物所束缚,而“精于道者”则能超越此限,以知识与能力驾驭万物。

那么,如何才能精通于道呢?荀子给出了深刻的启示:专注与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仓颉造字、后稷教民稼穑、夔制音乐还是舜行德政,他们之所以名垂青史,皆因其专一于道、矢志不渝。同样地,在各行各业中,那些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的人,也必然是那些能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人。

此外,荀子还以人心如水为喻,告诫我们要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只有心无旁骛、专注一志,才能洞察事物本质、明辨是非曲直。在面对诱惑与干扰时,我们要坚守本心、不为所动,以理性和智慧引导自己前行。

俗话说:“一行通行行通。”这告诉我们只要精通于某一领域并触类旁通,就能逐渐达到精通于道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活着,更是为了修行与成长。我们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有这样,方能行稳致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究】 荀子《解蔽》是一篇非常精辟的辩证思观论文。从中可以看出荀子对待事物探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本文很多...
    钱江潮369阅读 2,392评论 3 7
  • 1.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篇》 译文:所以说:...
    CNBLUEone阅读 1,358评论 0 1
  • 原文: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
    乐读书房_李葵阅读 1,203评论 0 0
  • 《荀子》卷21解蔽篇诗解7君子一心惟壹能精 题文诗: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 处一危之,其荣满侧...
    琴诗书画阅读 961评论 0 0
  • 【学究】 荀子《大略》文章很长,读起来也有些费劲,本想分开解读,只因为内容连贯难以分割,便一次性解读。 ...
    钱江潮369阅读 5,920评论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