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源自《传习录》,意指朋友相处,唯有彼此谦逊,方能相互成就,而相互争强好胜,则只会招致损失。人生越往前走,愈发感受到谦逊的宝贵价值,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钥匙,更是为人处世不可或缺的美德。
阳明先生在与弟子探讨交友之道时,尤为强调“谦”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朋友之间,最为珍贵的品质便是谦逊,唯有如此,双方方能彼此受益。如何做到谦虚呢?关键在于去除内心的“傲”气,放低姿态,以宽和之心相待。尤其是年轻人,往往好胜心强,喜欢处处彰显自己的优越感。然而,在朋友关系中,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极易引发矛盾,破坏彼此关系。
朋友之道的真谛,在于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若双方相互轻视、相互攀比,便违背了交友的初衷,难以收获真正的友谊。阳明先生的这一观点,虽是谈论交友之道,也蕴含了与任何人相处的智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如何对待他人,他人亦会如何对待你。
总想着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是“相上则损”的体现。过度的自我展示与证明,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不仅难以获得真正的朋友,反而可能因傲慢而招致他人的反感。相反,“相下”之道,其核心在于“谦”。“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六爻皆吉。若能以谦卑之心与朋友相处,不张扬、不炫耀,而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默默支持、利益他人,这种“相下得益”的做法,是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提升自我境界的妙法。
何为真正的“谦”呢?谦卑并非一味地包容与忍让,更不是对恶的纵容。真正的谦卑是有力量的,它能在该行动时果断行动,在该停止时及时止步。对于那些冥顽不化之人,我们不必一味退让、谦让,而是应坚守原则,适时出手。这种既能谦逊待人又能坚守底线的态度,是一种大善。
“相上”的本质在于“傲”。阳明先生在《书正宪扇》中明确指出:“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人下。”总想比别人高一头的人,最终往往会被现实狠狠地摔在地上。因为他们忽视了谦逊的力量,过于自信乃至自负,最终必然遭受失败的惩罚。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有人善于言辞,有人则内敛深沉;有人聪明伶俐而不失本分,有人则老实憨厚中透露出几分世故;有人智慧与圆滑并存,有人憨厚与纯真相依。然而,无论何种性格,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善良的一面。作为朋友,我们不应成为其生命中的差评师,亦不可一味地盲目夸赞。对于压力型的朋友,我们提供坚实的后盾;而对于鼓励型的朋友,则适时地给予正面的肯定与激励。我们应摒弃攀比之心,保持自然和平常心。
对于那些因共同利益而走到一起的朋友来说,初期的团结与互助或许能让他们顺利启程,但要想长久地携手前行,就必须有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精神领袖。
让朋友成为自己的伯乐与导师,这是一件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事情。在相互的欣赏与学习中,我们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与价值,同时也为对方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与空间。人性中难免存在私心与利益的考量,只有以谦让为基础、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去经营,情感才能历久弥新、愈发醇厚。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利,甘愿居于众人所厌恶的低处。应以水为镜,学习其谦逊、包容、无私的品质,方能行稳致远、天长地久。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真正的友谊是谦逊的,因为谦逊而长久。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理想道路上奔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一些朋友,而是懂得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