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秋初期的局势,司马迁有这样的描述:“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春秋四大强国中,秦晋两国同处于西部,均希望向东扩张,而秦人向东发展,绕不开晋国的阻碍。而晋国却成功在河西地区抵挡秦人数百年,使得秦国扩张无门,这里面有何玄机呢?
《秦晋交兵表》这样统计过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的交兵情况:“考春秋之世,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这里的崤函就是指崤山和函谷关,这两个地名一出来有些读者就明白了,这两处都是极为易守难攻的要害关隘。无论是崤山还是函谷关,自古以来都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著称,在春秋时期更是如此,秦国活生生被晋国挡在这里数百年。
秦国的东进意图可以说非常明确,从今天的角度,秦国数次迁都,其迁都轨迹从地图上看就是一条东进的曲线。秦穆公继位第一年就亲自带兵东伐茅津戎,兵峰直指函谷天险,这一下刺激到了晋国君臣。晋献公随即在第二年发动“假虞灭虢”之战,灭虢吞虞后抢夺了崤函和茅津渡的控制权,有效地限制了秦国的东进之路。
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晋国的地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但秦国无法东出,也有人的因素。
秦国之所以被晋国压制,最大责任人就是秦穆公。如果不是秦穆公在战略上犯了几次大错,秦国就不至于长年被晋国压制,长期不能东进了。
而促成秦国被晋国长时间压制的人,却是一位长期被国君边缘化的不起眼小人物。
秦国地处关中,四塞之地。在历史进入春秋后,秦人默默在渭河平原上开拓,到秦穆公时已经占领了关中大部分地域,向东扩展到黄河边。关中地形,西部是六盘山,东部是黄河,南边是秦岭,北部是北山山系。出入中原可以走两条道:一条是东出崤山,走崤函通道,经三门峡进入洛阳平原;另一条是通过武关道,经南阳盆地,再从南阳一带出入中原。
春秋早期,楚国在南阳盆地崛起,扼守住了武关道出口。而楚国又自视蛮夷,周王国体系下的诸国,都视之为异类。因此,秦国不可能走武关道进出中原。
如此情形之下,秦国就只剩下了崤函通道一条道进出中原。
晋献公在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灭了西虢国后,晋国就事实上控制住了崤函要道,堵住了秦国东进之路。这对于秦国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战略上的重大阻碍:秦国与周王室及中原诸侯的联系完全被隔断了。
但是,秦穆公是有机会占据这一交通要道的。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因为晋惠公的背信弃义,秦穆公冒险率军攻打晋国,结果在韩原之战中侥幸俘虏了晋惠公,获得大胜。为赎回晋惠公,晋人被迫答应将黄河对岸五城(包含西虢国旧地)献给了秦国。崤函要道,就此侥幸地落入了秦国怀中!
拥有了崤函要道,秦国进出中原的通道从此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对秦国来说,这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大丰收!可是,这场胜利却引发了秦穆公的家庭矛盾:秦穆公夫人穆姬是晋献公之女,听说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就开始寻死觅活。为缓和家庭矛盾,秦穆公被迫放回了晋惠公。两年后,晋惠公把太子姬圉送入秦国做人质,秦穆公居然又把到手的崤函要道控制权又送还给了晋国!——这等于是秦穆公自己放弃了称霸江湖的机会!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因为晋惠公父子的背信弃义,秦穆公又扶持晋文公回国。但是,在关键时刻,秦穆公再次掉链子:当周王室发生动乱时,秦国兵马都已到了黄河边,却因晋人的劝阻,秦穆公便放弃了这次扬名立万的机会。其后,晋文公在狐偃劝说下,于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出兵平王室之乱,一举而名扬天下。周襄王十八年(前634年),晋文公更是在城濮战胜了楚国,成为新一代江湖霸主!
此时情形,晋国虽然称霸,但因为秦穆公对晋文公的恩惠,秦国进出中原其实机会还很多。只要保留进出中原的机会,秦国还是有望称霸。
但是,此时秦穆公再次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与晋国决裂。
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为报复郑国当年的无礼,晋文公联合秦穆公一起伐郑。这些年来,秦、晋合作极为频繁:秦国助晋国征战中原,晋国则助秦国突破武关道,而且战果极其丰富。这次合作伐郑,只不过是双方的一次小合作。但就是因为这次伐郑,一位原本被边缘化的小人物却改写了历史。
面临秦、晋两强国的攻击,郑文公被迫启用了名不见经传的老臣烛之武,让他去离间秦、晋关系。烛之武趁夜色私入秦军大营,见到了秦穆公,以利害关系说服了秦穆公。最终,秦穆公私自与郑国达成和解,留下了一支军队替郑国驻守城墙,便单独退兵了!
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此时两国关系并未决裂。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此时,秦穆公却受驻守在郑国的部属怂恿,异想天开地想去偷袭郑国!因此,秦军不经晋人同意,私自通过崤函要道,劳师以袭远,去攻打郑国。最终,郑国没能偷袭成功,秦军反倒是在崤山被晋人伏击,全军覆没!
秦、晋从此彻底决裂。
虽然后来秦国为此对晋国发起了多次报复,也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是强大的晋国始终是阻碍秦国东向发展的一座大山,岿然不动。为此,秦国被迫转而与楚人合作,走武关道进出中原。但晋人的强大武力和政治资源,使得秦国直到战国时代,才因为三家分晋慢慢得以重新强大起来突破三晋的封锁而自由进出中原。可见,与晋国决裂,是秦穆公所犯的最大战略性错误。
所以,晋人之所以能压制秦国,使其不能东进,最主要是秦穆公犯了太多的战略性错误。而促成秦穆公犯最大战略性错误之人,恰恰是长期郁郁不得志的烛之武。从这个角度来看,崤之战,对于秦国和晋国,都是一场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