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日渐繁荣让用户个体价值的显现,网络化社交圈逐渐形成,并且多元丰富。脸萌、魔漫相机...一些巧妙利用熟人社交关系链进行用户引爆的产品,自2013年以来层出不穷。
只不过那时候,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仍有很大的增量空间,大多人只想涌进现成的流量洼地。
如今接近11亿网民的网络体系里,流量逐渐被固化,分散在各个分众化圈层里,或者聚集在BAT等巨头公司的流量“围墙”中。
存量竞争的角逐时代真正来临,“社交红利”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如果说“互联网+”成为了过去式,那么“社交+”是否仍具有很大的探讨价值?
据QusetMobile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仅增加了2千万人(基础总量是11亿),同时,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已经接近5小时,由此可见,存量厮杀会有多激烈。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当大家已经讨论了流量红利结束很多年后,在今天会突然发现一批新的独角兽横空出世,一瞬间变得火爆:
拼多多自2015年上线以来,近3年时间用户量突破3亿,构建起一个GMV过千亿,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趣头条上线于2016年6月,累计目前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月活用户近3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000万,成为资讯类App的黑马。
...
再来看AT巨头们,微信作为移动互联最大的流量池,小程序的增速布局让“社交电商”有了更具玩味的平台,“礼物说”、“靠谱好物”、“海盗来了”等电商、游戏类小程序近半年融资金额一路走高,乃至破亿。
阿里坐如针毡,只能通过密集投资社交类产品来获取流量:
6月1日,阿里投资小红书
6月4日,阿里投资宝宝树
6月13日,阿里和微博 “U微计划”
小红书和宝宝树都是社区+电商模式,通过社区内容对精准用户产生社交黏性,并引导用户的消费决策;“U微计划”主打社交+消费全域解决方案,以广告主需求为核心,阿里Uni Marketing(全域营销)和微博共同推进社交场景和消费场景的融合。
存量竞争期,社交红利已然是一个不能停歇的流量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