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思考:摆脱情绪干扰的工具

    昨天通过“层级”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了什么是空间关系的“系统”,同时通过“层级”的角度分析了,我们该如何“勤奋”。今天想为大家分享一个书中提到的摆脱情绪干扰的工具——“ETA脱困四问”。

    “ETA脱困四问”即“情绪(Emotion)—事件(Event)—目标(Target)—行动(Action)”,这是一个多层系统。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中,或在某些事情中钻牛角尖的时候,可以用“脱困四问”来帮助我们重新唤醒我们想要的状态,或重新设定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那第一问,关于情绪的问题,先和自己对话,问问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绪之中,给自己当下的情绪打个分数,找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情绪类别中。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由感性的情绪慢慢转变为偏理性的思维来思考,我们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

    第二问,是关于具体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试着去客观的不带有任何情绪地描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客观的描述,并且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就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厘清自己的情绪。

    在第二问中,我们与自己的对话,主要是做对情绪背后根源的深入了解。在《亲密关系》中,作者提到我们很多时候的情绪产生,都与内心曾经受到过的创伤有关,我们会产生情绪大都是一种应急反应,来保护自己不再受到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当我们分清楚过去的创伤和当下的事情不同时,就不会陷入“受害者”情绪中迟迟走不出来。

    第三问,是关于目标的,我们原本究竟想要什么?产生情绪一定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不满意,通过第二问探究情绪背后的根源,让我们了解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的某种期望或目标没有达成。那么在这个时候,要清楚这份期望是放在谁身上的,如果是放在自己身上的,就去找自己可以怎样做来弥补这份落差。但如果这份期望是放在别人身上的,那么失望将常伴我们左右,因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而无法改变他人,所以要放下对他人的期望,对自己无限期望。只要想做成的事情真实且有可能实现,那么我们只要方法对总会实现。

    最后一问,是关于行动的,当我们通过前三层的提问,已经让我们可以很冷静的去思考,接下来该如何做来达到我们心中的期望。找到目前与目标的差距,正视自己的现状,来思考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这一问,是通过第三问厘清期望是对谁的,从而得出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的。对于自己的期望,找到与目标的差距,找到产生差距的问题,从而去找解决的对策。对别人的期望,趁早放下,减少失望。

    那么通过以上四个层级的自我对话,基本就可以摆脱情绪的干扰,从而找到更加清晰的目标,为目标设定真实、合理且有可能实践的行动计划,最终达成我们的期望。当遇到难搞的情绪时,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