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读泊明老师文章有感:
1、当精神需求没有被满足时,物质需求就会被放大。这点跟杨洋老师讲的情感银行和物质银行的关系异曲同工
2、人的需求跟年代或是年龄无关,在任何一个组织,不存在通解,要根据具体人群具体分析,解决方案中,侧重点不一样。因为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所有需求,只能尽可能的追求四两拨千斤。流变的人心,不变的人性。
3、人们的物质需求跟精神需求更底层是对幸福感和满足感的追求。幸福感是暂时的,但正因为是暂时的才能达到不懈的驱动。幸福感背后是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一个人越爱生活越爱自己,则动力越强,精神越强大。精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
4、绝对公平的,封建的,市场的,资本的,对应公司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特质的人群的需求侧重点。
5、尊重和荣誉是一个企业的隐形资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大凡做得好的企业和组织,这两点就用的很好。远的像华为每年的表彰大会,大名鼎鼎的蓝血十杰等,近的像芬妮,各种员工奖项层出不穷。
第二个感悟:人人都缺精神抚慰,人人都喜欢共情,人们对事情的印象往往以最后的感受或是最动心的感受为主。
今天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途中经过一段村路,特别窄,会车时没有注意刮到了停在墙边货车的柱子,一下子花了三块面。开车这些年还从来没有伤这么大过,再加上又是去年刚换的新车,难免心疼,难免懊恼。但因为本来就是去参加喜庆活动的,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所以慢慢放松很多。再后面,刚开始被新娘的父亲感动,他衣着朴素,牵着新娘走向新郎的时候,步伐缓慢而又沉重,仿佛每一步都重若千钧,只是低着头,丝毫不关注外界,脸上的肌肉也都绷紧着,然后一步一步带着女儿走过去。交给新郎之后马上回头往后走,泪水已经开始飙出。非常朴实,非常平凡,看起来也有点瘦弱,但内心的爱却非常深沉,重若千钧。这一刻,很温暖,很舒服,。再后来,新郎也准备了一份感谢词,自信,幽默也深情,嬉笑调侃间流露着他的细心和对家人的爱。真为这一家感到开心。有感情有温度才是人的最大特权。结束之后感觉这次观礼真的很值得,让我重温结婚时的爱意,提醒自己要更珍惜。然后修车好像也是一件没那么痛彻的事了,这就是共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