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重构教育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思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国际互通的进一步打开让东方智慧和西方智慧有了新的交融,多元化的教育观催生了丰富的学校个性。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发展给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广泛而快速的平台。于是,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个时代的教育思考,很多时候因为公开得太快,缺乏深度的调研和论证,显得零散不成体系,有失严谨,欠缺提炼,有些非理性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到,与其说是对教育的探讨,不如说是写作者个人情绪的发泄,难以形成平和而广泛的影响。

     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教育思考和评论中,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我想,唯有重读教育哲学,在经典的引领下,从根部开始思考,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校情,重新构建理性的学校教育。

   由美国Howard A Ozmon和 Samuel M.Craver 撰写,石中英 邓敏娜等翻译的《教育的哲学基础》,编写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既有对不同理论的简洁叙述,更有具有普遍影响的论著摘要,滋养我们的思想,带领我们和教育哲学巨擎们一起探索普通教育的意义、功能和方法。在筹建和引领一所新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系统阅读被千锤百炼过然后成为普遍真理的教育哲学,非常必要。

      在第一章《理念论与教育》中,我们弄清楚了当今教育时刻挂在嘴边的“理念”的发展历程、主要贡献和受到的挑战。

    阅读中,我对黑格尔“正题(thesis)”、“反题(antithesis)”和”合题(synthesis)”的连续统一体的“综合化(synthesizing)” 兴趣盎然,特别认同他认为的“一个运动着的、生长着的、永远变幻着的思想过程”的逻辑学观点。他的哲学体系包含着“逻辑、本质和精神”三个重要方面。

      这一次升华和深化了我的思考的,还有康德。他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如何通过准则或者人类活动中一贯的原则塑造人的性格。”

       他主张的“道德是极其神圣和崇高的,人们不能把它降格到规训的层次”,学童品格中“服从、诚实和合群”的三个特征,“应该经常给儿童严格控制下的欢快的心以自由”,儿童必需接受“以满足生活必需为限度的干净、简单的穿着。”等观点,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特别喜欢他强调的“成长中的少年的服从与儿童的服从不同”。他指的服从,是服从于义务的规则。出于义务而做某事意味着听从理性的召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记]看这本书的前提是要写一篇关于教育学学科的论文,暂时思路并不清晰,打算看完这本书再来写我的感受。2016年4...
    乐乐加油阅读 10,549评论 3 58
  • 第一部分:学生的读书心得 1、李长瑾 第一章儿童的管理,在这一章又分了四部分进行介绍。虽然他提到了管理的目的...
    学者茶馆阅读 7,120评论 0 3
  • 一转眼,大学快毕业了。当时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大学,一切都是崭新的,一些都充满了好奇,一切也都是未知的。我...
    薄荷风03阅读 3,604评论 1 11
  • 默认情况下,modal会移除以前控制器的view,替换为当前弹出的view.如果自定义转场,那么就不会移除以前控制...
    提莫队长1234阅读 4,221评论 0 0
  • 文/沈振旭 有的时候深夜哭着哭着就睡着了,就像现在毫无困意,眼泪直流。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无法入眠,也不知...
    沈振旭阅读 1,4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