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有名的三大师徒,他们的著作流传至今,不仅成为习方许多制度、思想的源头,更是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直到今天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解读,不断发表新发现。这三位师徒如此高的成就,也表明了明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也是。这就是接近牛人的作用,听了千万遍的道理,不如亲眼看看牛人怎么做,怎么说,才是最有用的。
但面对牛人,要怎么样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促进自己成长呢?为什么有的人跟牛人接触一段时间,就收获颇丰,有的人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呢?因为他不懂得如何与牛人交流。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中,讲述了许多和人相处得舒服的原则。人是自私的动物,但成熟的自私动物懂得,只有和别人好好相处,才能让自己过得好。否则,无论走到哪里,面对的都是一张张冷峻、瞧不起你的脸庞,生活也必然不尽人意。恰当运用书中的技巧,就能在社交中游刃有余,不仅让他人舒服,更是让自己舒服,而且当你把技巧用在面对牛人时,你将会吸收到更快东西,更快成长。
蔡康永是一名从小练习辩论的人,深谙说话之道,但他并不提倡用咄咄逼人的辩论技巧逼得对方哑口无言,而是喜欢轻松温和的双向互动的交流气氛,这点在《康熙来了》节目中清晰可见。而他,也把这种营造轻松温和的沟通氛围的方法写在了书中。
01
面对牛人,首先,要做到不紧张,但这点往往很难。人都是恐惧未知的动物,面对不了解的事情,人的内心本能地充满恐惧,而我们经常把牛人高看,甚至把他们当成神,把自己放得比他们低得多。因为这种想法,许多人在面对牛人时候自然而然地就紧张了起来,一紧张,注意力就被约束在一个点上,无法辐射开,更近距离地观察牛人、向牛人学习,就像许多人小时候害怕老师、领导一样,在老师、领导面前总会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喘一声。
蔡康永就指出,这种紧张是不必要的,而且还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帮我化解紧张,就是把你面前的这位牛人,当成普通人,想象他也会和你一样吃饭、睡觉,也会有人际关系的烦恼,甚至和你一样也会被三急所限制,大家都是人,都是普通人。
一旦这样想,心中对牛人的紧张就会消弭大半,才能解放注意力,关注更多对自己更有用更能促进成长的东西。
02
在和牛人交谈过程中,有的人也会遵守着长久以来的礼仪“不打断别人说话。”即使自己对牛人讲的话抱有极大兴趣,有许多问题想要提问,也不得不憋住,等牛人全都讲完了再提问,但往往到那时候,已经忘记了刚才的问题,错失了与牛人碰撞出火花的时机了。
为了让向牛人请教更有质量,蔡康永推荐我们要适当地打断牛人的说话。因为牛人在讲话时,相当于独奏,如果你表现出对他的兴趣,提出了恰到好处的问题,这不仅不会打断牛人的思路,反而会引发牛人更大的兴趣,让他更深入地分享自己持有的观点,同时也让你收获更多。
在蔡康永看来,不能打断别人说话不是一条规则,而是用来促进构建和谐谈话气氛的方法,特别是一群人聊天时,如果只有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话,其他人都低头玩手机不理睬他,那么适时的打断就是最好的救场选择。
03
在请教完牛人后,我们经常会说一声谢谢,但这声谢谢却往往无法表达出我们的感激,也无法让牛人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赶紧。因为在生活中,“谢谢”已经被许多人滥用了,在餐厅,面对倒水的服务员,我们会说谢谢,走在路上,别人提醒我们东西掉了,我们也会说声谢谢,而牛人花时间与我们交流,促进我们的成长后,让我们感激不已后,我们也只是说声谢谢。两个“谢谢”真的能表达我们的感激吗?蔡康永的回答是不能。
所以他推荐我们,当我们对某个人感到感激时,不要只说谢谢二字,而是要把令你感激的事情描述一遍,让对方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比如告诉牛人“谢谢你的讲解,让我知道了时间管理的方法,相信以后我也可以变得自律。”或者对请假来安慰我们的朋友说“谢谢你开导我一天一夜,让我从阴霾里走了出来。”
更具体的道谢,不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在《说话之道2》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跟别人处得来的技巧、原则,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合,更多的关系中,比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中,也可以用在请教他人时,让别人卸下心理负担,说出更多真知灼见,促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