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当初,战国时代燕国全盛之时,疆土包括真番、朝鲜,设置官吏,修筑城堡要塞。秦灭燕之后,这些都属于辽东郡的边外地区。汉朝建立,觉得朝鲜太远,难于守御,就重新修筑辽东故塞,至浿水(朝鲜清川江)为界,属于燕国。燕王卢绾造反,流亡到匈奴。燕国人卫满亡命,聚集徒党千余人,改穿蛮夷服装,将头发结辫,东走出塞,渡过浿水,在秦朝放弃的空地上定居,逐渐控制了真番、朝鲜当地蛮夷,和燕国流亡去的人,自己称王,定都王险城。
[点评]
在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朝鲜’一词的是《尚书大传》中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有谓‘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朝’读如‘朝日’的‘朝’;朝鲜与韩国这两个汉源词在英文中皆被翻译为Korea(高丽)。”
到了孝惠帝、吕后时期,天下初定,辽东太守与卫满约定,做汉朝外臣,约束塞外蛮夷,不要让他们侵扰边境,诸蛮夷君长要入朝见天子的,不得阻挠。于是卫满得以兵威压迫,财物引诱,逐渐征服了周边的小邑,真番、临屯都来降服归顺,地方达到数千里之广。
[点评]
因为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关系,这样的约定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君子协定”,也根本没有对朝鲜形成真正的威慑,玩的是大人吓小孩的那套把戏,所以卫满不仅不乖乖听话,做汉朝的属臣,还趁着有利时机,积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后来,王位传至孙子右渠,所引诱的汉朝流亡人士越来越多,又从未入朝觐见天子。辰国要上书觐见天子,又被他阻挡。
[点评]
这就是公然撕毁了和汉朝的协定,有要单干的意图了。
这一年,派涉何为使臣,去诱谕右渠。右渠始终不肯奉诏。涉何无功而返,到了边界,在浿水河边,派替他驾御车马的随从,突袭刺杀朝鲜派来送他的小王,然后即刻渡过浿水,飞驰进入边关要塞,归报天子说:“斩杀了一名朝鲜将领。”皇上觉得这是美名,也就不过问事情经过,拜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怨恨涉何,发兵报仇,杀了涉何。
[点评]
汉使者涉何是一个胆大妄为的莽夫,游说失败后恼羞成怒也害怕回去不好交差的他,竟然把好心送汉使团返国的朝鲜使者刺死,这引发轩然大波,直至两国开战。
汉兵入朝鲜境,朝鲜王右渠发兵,坚守险要。楼船将军杨仆率齐兵七千人先到王险。右渠坚守,侦查发现杨仆兵少,即出城攻击杨仆,杨仆部队败散,遁入山中十几天,稍稍收集退散的士卒,又集结起来。左将军荀彘攻击浿水西岸朝鲜守军,未能攻破。
天子认为两位将军都没有战绩,于是派卫山出使朝鲜,接着军事压力,再做说服工作。右渠见到卫山,顿首谢罪说:“愿降,但是怕两位将军使诈杀了我,如今见了天子符节,再次请求投降!”于是派太子入朝谢罪,献马五千匹,并馈赠军粮。
跟随太子的朝鲜武装部队,有一万余人之多,正要渡过浿水,卫山和左将军荀彘担心他们要变乱,对太子说:“既然已经投降服从,就应该让你的人放下武器。”太子也怀疑卫山、荀彘要使诈杀掉他。(因为前面涉何已经干过一回,杀了来送别他的朝鲜小王。)卫山要他解除武装,太子害怕旧事重演,于是不渡浿水,带着兵回去了。卫山回报天子。天子将卫山诛杀。
[点评]
朝鲜太子反悔,责任在汉武帝。如果上次涉何无故刺杀送他的朝鲜小王,回去他把涉何斩了,那么这次朝鲜太子一定放心入朝了,后来就不用动那么多刀兵,死那么多人,花那么多钱。太子完全有理由怀疑卫山要杀他立功,所以他不敢解除武装,终于不敢来,回去了。涉何是自己害死自己,卫山则是被汉武帝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