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世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真正的强者,是夜深人静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

1.

曾国藩说:“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言养气。”

寡言,可以杜绝他人忌恨,可以滋养气血。

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不能留给他人太多把柄;而把柄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所以寡言是一种最好的明哲保身方法。

特别是自己混得好了,有了一定成绩后,更要谨言慎行,少说话,避免他人眼红和在背后对你使绊子,毕竟小人难防,低调为上。

2.

《史记》中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

寡欲,并不是直接让你无欲无求、没有任何想法,而是不要贪求无度、利令智昏。

人要生存必须有物质做基础,但物质的索取必须有一个度,追求太多就如同生命沉重的负荷,让人觉得很累。

科学家认为,淡泊名利的人,知足常乐,健康长寿。因为个人欲望不多,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为争名夺利而苦恼,所以化解了心理危机、防止了心理疾病。

3.

《菜根谭》有云:“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静心想想,很多时候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你为别人做了很多事,只要一件事没做好,别人就会责怪你。

和言语一样,行为也是容易急中出错,做得越多、错得就越多。

正如曾国藩所讲:“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好做,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一个人不论能力高低、人品好坏,如果每件事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那么失误的概率就会变小,也会少犯错、少后悔。

纵观古今,很多人成在行为做事,败也在行为做事,其中缘由就是不懂得藏而不露的道理。

4.

弘一法师开解:“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世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真正的强者,是夜深人静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你在意什么,什么就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煎熬你。

5.

要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而不是互相强加和消耗。

告诉大家一个很残忍的真相:当你的认知超出了对方,他就会本能地防卫和抵抗。因为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尊严不可被侵犯。

正所谓:佛法虽大,不度无缘之人。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草。

6.

成年人只能自己悟,不能他人来渡

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会成长。

经历该经历的,烦恼该烦恼的,体验该体验的。到某一天,我们能像个局外人一样,话说当年,笑谈过往,就会发现:浮生不过梦一场。人生中的那些累,源于想的太多,要的太多。

当然,也不要动辄就向周边的人诉苦,因为你的事故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故事;更不必企图得到别人设身处地的理解,那终究是一场失望。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程,他人皆看客。与其自取其辱地四处诉苦,不动声色做自己的摆渡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