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对葛大爷演技的一直信任,也源于对国际章美貌的趋之若鹜,还源于对民国那个年代的神秘好奇,更源于一年里看电影的严重匮乏,于是,问大婶乙:《罗曼蒂克消亡史》值得看么?
大婶乙答:今年我看过的电影里最喜欢《你的名字》,其次《驴得水》,第三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了。
于是,顶着475的重雾霾去了电影院。
的确是大片巨制——
群星闪耀的演员阵容,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袁泉、闫妮,甚至连打酱油的路人,都是赵宝刚、倪大红、钟汉良、韩庚、霍思燕、钟欣潼这样的角儿,光凭海报,就足以让吃瓜群众们情不自禁去自掏腰包了。
而每个角色也都不是仅仅出来露一小脸的,主演大角儿们的剧情自不用说,就连晃不了几个镜头的马仔和皮肉女都自有故事与渊源,让人忍不住回味。
拍摄画面也极为精致,无论是黑老大的大公馆、谈事情的小茶楼,还是姨太太的石库门、拍电影的摄影棚,就连车子经过的芦苇荡,都精心细致地用光影把每一帧都定格在老上海风情万种、纸醉金迷的风格里。
吴侬软语的上海腔调,也算是精心设计,试图还原那个年代的考究与洋气。
钢琴开场的影片配乐,奠定了整部影片高端、大气的基调,几首歌剧式唱法的人声歌曲:《Where Are You, Father》,《Take Me To Shanghai》,以及片尾曲《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点睛之笔地让人听到这个黄金时代的陨落。
哦,对了,还有疑似大片的拍摄手法:打乱的时间线和复杂的结构,拼图式非线性叙事,企图带来平铺直叙所不能表现的层层揭秘和处处照应。
总之,《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辨识度极高的大制作电影。
然而,走出电影院,掏出手机,我悻悻地发了条信息给大婶乙:没!看!懂!
大婶乙答:没关系,下世纪人看的……
于是,心有不甘地回来翻看各类揭秘式影评。原来大凡开头就已判定——
你!看!不!懂!
然后便是将支离破碎的时间顺序梳理一遍,讲解哪里埋下了伏笔,哪里留下了梗,哪里的剧情需要通过阅读参考文献(《罗曼蒂克消亡史》短篇小说集)来补充背景信息和角色理解。
是的,没看懂。
但看不懂的并不是需要观众自行整理的时间线索和碎片剧情,相信只要略有有点理科生的逻辑,和文科生的心,这点家族恩怨与爱恨情仇还是捋得清的。
看不懂的是罗曼蒂克的灵魂究竟在哪里?
是小六花痴般爱情的消散?还是老五牺牲型忠贞的定格?是吴小姐传统式婚姻的破灭?还是王妈代表的那段仪式感时代的消亡?抑或是男人们梦想王国的撕裂与不复存在……
或者像程导所说,罗曼蒂克消亡史,不仅指的是爱情的消散。更广阔的意义上,所有美好浪漫的东西,比如民国那个时代的精神,那种重视体面优雅过于生命的仪式感,也会渐渐消失。
然而,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他们与罗曼蒂克的灵魂又有干系?
记得少年时代,常常被语文老师谆谆教诲:要形散而神聚。
程导成功地用大片的手法把故事打散了,每一条故事支线单独拎出来都是好故事,却在拧成一股绳时力不从心,让人觉得支线突兀、重心不稳、有种灵魂缺失的虚无感。
片方说,本电影有扎实的叙事基础,但还是推荐大家读读剧本。
导演说,和电影比较的话,我的文字更好。
我想说:程导,你何苦为难自己,生生把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浓缩在在两小时里,来个观众扑风捉影。
连程导自己都没信心观众能在两个小时观后,写出一句话的中心思想,于是铺陈着通过吴小姐的嘴告诉大家:万一你没看懂,那是因为它是文艺片,下世纪人看的。
好吧,你可以文艺,但硬要大家伙自掏腰包,还要DIY整理故事线索和人物剧情,臆造中心思想就不好了……
最后,严重怀疑这部电影是程导首部短篇小说集《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广告片。
话说,大婶乙,你啥时候把电影票的钱还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