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为了梳理自己的阅读心得,汇总了一下近几年读过的书。发现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居然有快两百本了。虽然比不上那些做快速阅读的,动不动就阅读上百本的量,但也是每本都有认真去领会。一步一个脚印,在这边总结下关于阅读的一点心得。
关于如何选书?
我选书的原则第一条,优先阅读经典书籍。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几代人的淘汰,最终留下来,成为口碑非常好的书。这些书要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要么非常有深度,对社会现象有非常深刻的认知,能够把社会深层次的弊病撕开来警示世人。阅读经典书籍,能够获得智慧层面的提升。现在市面上的书良莠不齐,阅读经典书籍能够让你少走弯路。
选书的原则第二条,带着问题选书。功利性的读书没有什么不好的,带着目的去读书能够让你更加集中注意力,吸收书本中有用的知识。阅读不在多,在于能够解决生活中多少的问题。你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选书,通过阅读看到其他人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得。你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选个市面上好评较多是10本书,就差不多能把关于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透彻。如果再能够输出自己的体系并实践,那么你基本上可以成为这个问题的小专家了。
选书的原则第三条,不读怪力乱神的书。选书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是很流行的书就一定要去看。像前两年很火的《秘密》,个人觉得营养价值不高。书中提到,作者发现了历史上200多位名人成功的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在几万字的书本里面,通篇都是在用一些站不住脚的论据论证着站不住脚的论点。当然,当作闲书阅读消遣一些时间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聊完选书,再来聊聊读书。
读书到第一个原则是带着问题读书。书应该为我所用,而不是臣服在作者的脚下阅读他的著作。我才是书的主人。阅读之前。先想想你的问题是什么?你要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样问题。然后打开书本目录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阐述这个问题?在哪些章节中,会给到你问题的具体答案?如果你读完这本书的目录,发现并没有你问题的答案,那么这本书基本上可以丢掉了。如果目录给你解决问题的希望,那么就可以继续阅读。
读书的第二个原则做笔记。我一般读书会做两种笔记。一种是,书本内容相对简单的。一种书本内容相对复杂的。前者我会拿来一张a4纸,开始阅读,碰到特别经典的结论,我会用笔抄下来。用A4纸手写的方式虽然比较累,但它有个好处就是克制你记录的欲望,你只有一张a4纸可以记录,你只能记录下最有价值的内容。针对相对复杂的书,例如科特勒的《市场营销原理》,这类大部头不用强求一次性读完,你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本上做上记号,然后打开电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类书籍推荐用电子笔记,因为经典的书籍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用电子笔记方便以后阅读。
读书的原则第三条,及时转化。叶圣陶说,好读书而求甚解。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读书姿势。如果一本书读完就结束了,那么吸收到的知识量是非常少的。如果读完能够梳理自己的笔记,那么阅读质量就会上一个层次。如果读完,能够输出,基本上就能够对书本里面的内容保持长久的记忆。如果还能够总结出改进自己工作的行动路径并加以实践,那么阅读就可以说收获非常大了。读书不是目的,只是一个途径。很多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却没有在阅读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有所改进,那其实是本末倒置。读过多少本书不重要,未经思考的知识都不是自己的,重要的是你对于书本内容的吸收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