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呢,是一个需要想法和行动力的事情。大学的大好时光,每个假期都往家跑,从来没有出游过,想想也确实很有点可惜。等到工作了呢,时间就又自然的受限制了。
回想起去过的地方,我印象最深刻的常常是一些本来没有太大期待的地方,有些像是闪电般的击中心灵,那是圣家堂。真的太美了,我只是知道一定要去,完全没有查很多图片,也就在进入教堂的瞬间,简直像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难以忘怀。有些呢,如同甘泉流过心间,那是张家界。疲惫不堪的一天游览结束后,走到景区门口。暮色四合,山里的猴子开始肆无忌惮的出没,那一刻突然感觉到我们是这个山的客人,它们才是主人。出了景区坐在河边,门口购物街的居民们在河边洗衣服聊天,孩子们嬉戏打闹,我们是这条街的客人,他们才是主人。旅游给我们片刻忘记现实生活的游离状态,看见时间沉默的流逝,看见这个世界的广阔。
人在天地间真是太渺小了。
说到这句话,我突然想起另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有人问登山家,为什么你要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来爬山?登山家回答,因为山在那里。旅游这件事也差不多,常有人说,花钱受罪。大概能够体会的人和不能体会的人,用解释也是无法解释通的。旅游不像买东西,回来似乎你什么也没有得到。然而真是如此吗?我相信所有我经历的,都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在朋友圈,旅游有可能成为一件攀比的事情。甚至还有流行的出游地点鄙视链。我又有另一个认识的前辈,放言说从不带小孩出国游。中国那么大,多少地方没去过呢,为什么急急忙忙去国外呢,先把大好河山看看呢?这也是一种态度。我想,无论去哪里,只要去的地方确实是自己想去的,而不是被宣传或是面子绑架的,就是好的地方。真心想去的地方,一定带着真诚的期待。
不过期待还是模糊一点的好。之前看有人说继跟团游之后,我们又被攻略给绑架了。一点也没错。在新加坡的时候,看了攻略去吃的环球影城里的快餐店,简直难吃到爆,而且根本就不便宜。和门口的美食店比起来一点性价比都没有,坑爹的不得了。游览景点多做点功课还是有必要的,一是节约时间,二是增加乐趣。走过一个亭子和走过一座诗人曾经赋诗的亭子,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更多的故事,风景就被赋予更多的感情。但是仍然,不妨在行程中留一点空白,空白也意味着发现和惊喜呀。
最后是旅游的同伴。大家都说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和谁一起。旅游这个出门在外的环境,三观相合更是无比的重要。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你是喜欢逛街还是喜欢逛博物馆,喜欢去菜市场还是喜欢去景点,喜欢起早贪黑还是喜欢享受异乡,其中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一不留神就容易引发矛盾。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人出行,其次两三好友相约。每每看到有朋友能组织2.30的自由行小团,都觉得无比佩服。佩服完了,还是回来享受自己的旅游。
说到底,旅游和读书一样,真的也是一种很私人的体验。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京都或巴黎。愿我们都能在旅游里,看见世界,看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