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许知远突然上了热搜,网上涌来一批赞美许知远的文章,原因是他去参加吐槽大会,赢得了“最有文化的吐槽选手”称号。
只要在各个视频平台搜评论,众口一辞都在赞美文化人,鄙薄脱口秀演员没文化,大概的感觉就是:知识分子在娱乐圈的成功逆袭。这文化人来讲段子,就是文化段子,所以就碾压了没文化的一帮脱口秀演员,这简直比任何喜剧演出都精彩。不过,很快也有单口喜剧圈的人小声说,这篇文气贯通,嬉笑怒骂的稿子是两位脱口秀演员写的。
文化人就应该穷愁潦倒,讲笑话的人就应该庸俗浅薄,这种刻板印象使得人们对于许知远这个守着连年亏损书店的文化人,文弱书生,被娱乐化社会排斥的边缘人,产生如同机器反射般被设定好的反应。文化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高尚,脱口秀演员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媚俗,一切似乎昭然若揭般理所应当。
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米兰.昆德拉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话实际上是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人类没有思考的必要,而是说,人类的思考不可能穷尽,人在思考,却不可能抓住真理。如果人听不见上帝的笑声,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清晰的真理,一切事物,都导向某种确定的感情,那么也许就会听到来自昆德拉的笑声了。
正如昆德拉书中那个美国参议员看着孩子在草坪上奔跑,以一种做梦般的神态对女主角萨比娜说:“看看他们,这就是幸福。”然而孩子的奔跑和幸福一定有必然联系吗?也可能孩子们的奔跑,只是为了追到另一个孩子好打他一顿。参议员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凭借他自己的感觉,因为风景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令人愉悦。 这种稳固的、不变的、明确的关系,就是媚俗发生的机制,是某种既定的煽情套路将这两者联系在了一起。煽情导致媚俗,盲目的感情战胜了理智,媚俗就会发生。参议员可预见的下一个反应是:他将会被自己感动,因为他居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这点滴之美并加以珍惜。这就是典型的媚俗反应。
然而是谁造成了这一切?难道文化和艺术,是那么容易辨认的吗?自然界无法预料的风景不会在我们的内心唤起更加复杂、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情感吗?喜剧表演舞台虽然有卓别林这样熠熠生辉的大师,然而更多的笑声不都是职业生涯如流星划过天际的绝大部分喜剧演员们带来的吗?
喜剧表演本质就是让观众产生优越感的艺术,吐槽选手就是要让听者在听到被吐槽者的弱点和失败之后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继而产生愉悦和开心的感觉,这背后需要直面真相、戏谑调侃的勇气,更需要认清自己。上吐槽大会的是职业演员,也算是一门专业。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一种高级的幽默,本质就是用自己的不开心让别人开心,通过戏谑的方式把痛点讲出来。如果想让1000万观众愿意看,那的确不宜太深,太有文化,应该尽量浅显。但是,别人显现出浅显的样子,不等于别人自己的水准也那么浅。不是说了么,自己有一桶才能给别人一碗。自己只有一勺,却笑别人只有一碗,那就只能说这个美丽的误会有点尴尬。要知道,杰出的喜剧演员在正剧中的演技也很好,反之却未必成立。
昆德拉谴责的,是思维的懒惰,而思维的懒惰就会去寻找那些确定无疑的意义,好给自己的人生增加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