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是没办法摆脱世俗的纷纷扰扰,反之,也正是这些纷扰在不断推动和促进个体自身的调整、更新和进步。仔细想想,人生大部分的烦恼其实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失衡有来自于自身性格、认知的特点或是局限。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不快,对那些所谓“合不来”的人又该采取什么态度和方式呢?
当我们从幼年步入青春期时,初步有了自我意识,初涉世事的我们总会对自己、对他人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和评价。从中学时期的同学关系,到大学时期的舍友关系、同门关系、师生关系;再到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亲戚关系;乃至步入社会时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有时带给我们慰藉和陪伴、鼓励和支持;有时也会让我们深感孤独、纠结,甚至是怀疑、恐惧。相信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必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挣扎着突破自我。因此,自古以来,古圣先贤对人际关系有诸多的观点,儒家学者主张“仁者爱人”,佛家主张“慈悲为怀”,各式各样的学说微言大义,字字珠玑。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短时间内解读和参透这些金玉良言呢?况且,从小到大,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也许就是知易行难带给全人类的困惑吧。我想,人生的意义就是亲自体验这个世界,然后在深刻的体验中去验证古人的智慧,去开辟新的路径以找寻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讨厌一个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两人之间只有利益冲突;二,没有利益冲突,只是单纯地“不爽”;三,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单纯的讨厌。第一种情况就是俗话说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可并非虚言。大学期间多少“闺蜜”因为男朋友翻船,多少同窗因为奖学金闹掰,平时姐姐妹妹那么亲,不过几千块钱就能翻脸,细细想来,也并非是金钱和男人在作祟,更多时候是竞争激起了内心的胜负欲、嫉妒、不服输等极端情绪,当仇恨的怒火熊熊燃烧时,自然视对方为眼中钉、肉中刺,而且往往平时越是感情深厚的好姐妹,此时越是深恶痛绝。在这种讨厌和痛恨中往往夹杂着对自己的不满,恨自己没能洞察人性、恨自己曾经傻乎乎付出的一片真心,可怜自己终于照见了人生的狼狈和世界的冷漠……第二种情况虽是武断的、肤浅的判断,但却那么真实、那么锐利。总有一些人看上去是那么的“没眼缘”,也许就是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说者无心”的玩笑话,我们却能够在瞬间赋予其“冷漠、高傲、猜忌、愚蠢、卑鄙”等“丰富”的内涵,尽管在内心一万遍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客观、不能任性使气……一瞬间所有的名言警句都冲出来对自己训示一番,但讨厌的情绪总是挥之不去,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极为上头,虽自知没道理,却始终无法摆脱。也许正如那句名言“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内心修养能够在无形中转化为外在的气场和言谈举止的风度,看似隐蔽的精神世界却是塑造外部世界的巨大力量,磁场不合的两个人必定“没眼缘”。第三种情况无疑是最糟糕的,和讨厌的人纠缠到了利益的纷争之中,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折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不仅是对待人接物能力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个人修养的挑战。
世界纷繁复杂,古人给出了能够指引内心的多个方向,究其共性都是要求我们内观自己的灵魂,深刻地剖析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应该洞见人性的善恶。无论有无利益之争,其实都是源于我们自己内心的困境,或是过度执着于功名利禄,或是难以自拔于怨恨嗔痴。功名利禄不仅仅是生活温饱,更代表着自由、尊严和人生价值;怨恨嗔痴也并非是简单的任性使气,更包含着个人的情感缺失、个性畸形。如此看来,追求功名利禄也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可一律视为自私自利;怨恨嗔痴也可能是社会现状、家庭不幸、个人遭遇的种种伤疤。客观辩证地看待世间的矛盾是第一步,如何将感性与理性深度结合也许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慈悲和大爱,在此之前我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让自己从容面对世间百态,但是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法也许能时刻校正内心的方向,减少内耗,少走弯路。
第一,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精神的避难所,许多无法宣之于口的精神秘语都通过文字的形式隐约深刻地表达在书中。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就是一位格局高远的精神导师,也是一位比自己还了解、包容自己的挚友。现实中我们最常听见的声音是批评和建议,在书中我们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理解;生活中也许有朋友能够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在书中我们得到的是一针见血的剖析,有时着实让人崩溃,但这崩溃又自证其说。走进书籍就是走进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彼此的安慰也许会少些纠结和痛苦。第二,大胆写作。写作往往被看成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仿佛高不可攀。但其实我们不必非要自己当个作家,只需要用文字表达出内心所想,就能够产生神奇的力量。每当我陷入内心的困境或是有话想说的时候,就自然地拿起笔,不必娇柔作态地遣词造句,就让文字随着想法自然流露,若是能引起共鸣,治愈读者的内心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至少也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平复自己混乱的情绪,在文字的分析慰藉之下,好像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
平复了自己的内心,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接下来还需要我们勇敢面对矛盾,勇敢地克服内心的负面情绪,这往往是最难的一关。“知耻近乎勇”,刀刃向内就是要有勇气革除自身的弊病,补足自身的局限。但是,面对问题,面对讨厌的人,我们最真实的反映就是逃避。因为远离不愉快是最快捷、高效的处理方式,相反,讨厌一个人还要与之打交道,并且不断寻找原因、找到自身问题和解决方法简直令人抓狂,不仅要暂时放下内心的成见,还要在情感隔阂、理性冲突下重新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但这也是唯一能够斩草除根式地解决问题、突破自我的方式。我想,交往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少表达,多倾听。过多的表达会失去了解他人的机会,同时也会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造成强势的感觉。多倾听更能够给他人表达的机会,也能够更多地进行观察和思考。这里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在他人情绪不稳定,不断向你挑衅时切忌情绪的条件反射,吵架不仅让彼此的关系降至冰点,也令自己头脑发昏,失去理性。二,真诚善良是永远的坚持。即便对方令你生厌,也要清楚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永远要发善心做善事。三,学会拒绝。有时面对讨厌的人恰恰不敢拒绝,因为害怕拒绝暴露自己的厌恶,从而使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怯懦、虚伪、心虚的表现。但我相信理直气壮的拒绝源于问心无愧的正直,平时还是应该多修炼、规范自己的内心,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加强沟通与合作,自己心中无愧,自然不必害怕拒绝。四,观察、洞见人性。通过读书、阅人才能够实现认知的改变和格局的拓展。读书在理论上帮助我们答疑解惑,与人相处是更加直接和感性的体验方式。不要厌恶与自己讨厌的人接触,珍惜每一次沟通和交流,把它当做是学习的机会。当我们境界始成、格局始大之时,就会感谢周遭的一切,包括那个不畏困难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