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究竟什么是自由?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在集中营中发现人类最终极的自由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你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
那我们是否真的珍惜过手中选择的权利,是否真的善用了权利去追寻我们的自由呢?
面对困境,受到刺激,人们经常抱怨别无选择。《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人从刺激到反应有三种决定论,第一种是基因决定论,我这人天生就脾气暴躁,是基因决定的;第二种是心理决定论,我小时候父母是这样对我的,所以我脾气暴躁;第三种是环境决定论,我身处周围的环境就是这样,我必须这样。
这三种决定论都是把责任向外推,把自己的责任排除在外,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
罗斯福夫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你同意。
所以如果你不把别人伤害你的权利交给别人的话,他们是没办法伤害到你的自尊,内心的。
有个故事说罗斯福总统家被盗,大家给他写信安慰,他回信:我觉得这件事很庆幸。第一他们只是偷了我家的东西,没有伤人。第二,他们只偷了一部分东西,没有偷走所有的东西。第三,我很庆幸偷东西的那个人不是我。
面对被盗这个刺激,罗斯福总统并没有选择愤怒、抱怨,而是选择用积极主动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
遇到困境,作者提出一个思维转换的工具,当我们特别自然的认为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尝试转换思维,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自由就是打破社会的惯性。这个惯性就是你刺激了我,我就要有反应。但积极主动的人会发现,打破社会惯性的时候我们就是选择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的。
小时候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好好上课。还觉得自己特别有道理,因为老师不公平、老师欺负人、老师讲课水平不行、老师人品不行等等,反正就有很多的理由不去读书。但问题是是把选择权交给了老师,因为他不好,所以我不读书,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原因是别人给了你一个理由,叫做放弃选择的权利。
为什么有的人选择的空间很大,核心就是他建立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不会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自由。
有人会说,如果当年不是父母、老师、社会如何如何对我,我就不至于怎样怎样。他们把所有的责任都向外推卸,这样做的恶果是什么。就是会刻意让自己不幸福,因为只有你不幸福,才能证明你的父母、老师和社会当年对你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而你根本没有给自己的人生建立责任感。如果换一个角度,不是父母、老师、社会逼我做的,而是我有能力选择这么做的,那么你现在依然有能力选择让自己变得更好。
人生都是你选择的结果,不管你愿不愿意,所以千万不要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