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入了陌生的城市,周围是陌生的人群,我不停地看路牌标志,我怕我会走失。突如其来的繁华色彩,如同一张诡异而妖艳的脸,让我不由自主地惊慌起来,我的生活便在手足无措里展开。
终于还是开始了,开始慢慢面对这紧张而慌乱的内心,面对猝不及防的彷徨,面对人潮如涌,开始冷暖自知,开始独立行走。
我曾经拖着行李,迎着雨水如同受伤的小兽,也曾在黑暗里慌张地走着,也曾愤懑地轻轻关上身后的门,然而,这是坚不可摧的生活,你不能祈求更多。
我握着自己出汗的手心,这是个漂亮的世界,我一定要把这岁月铭记在心。
这是一段深夜调频的片花,这是凌晨孤独的北京。
>>>1>>>
2015年6月,因为一个机会,因为一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好奇心,毅然决然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北京。
第一次看到公司破旧的员工宿舍,我就萌生了想要离开的想法。墙体剥落,水泥地面,小床摇晃。这就是被无数应届毕业生争抢的国企校招名额。喔还有3000不到的工资。
我咬咬牙憋住眼泪给家里回了一个电话,“挺好的,我在北京会努力工作的。”
我不能跟他们描述得太过具体,也不能透露此刻的狼狈,因为这是他们求助亲戚为我安排的。不论怎样,我都要坚持下去。
我挂掉电话开始收拾一屋子的狼藉,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没有可以取暖的拥抱。
除了工作似乎也没有其他可以惦念的事了。因为是应届毕业生,所以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每天看着电脑上跳跃的数据,形形色色的CAD图,还有改了又改,算了又算的设计稿。构成了我在北京第一年的绝大部分生活。
值得高兴的是,得知有在北京的同学,还能在不忙的周末一起约饭看电影,也算是在这座孤独城市最大的慰藉了。
这是在北京的第二年,一切都步入了正轨。转正,加薪,自己租了一间合适的屋子。没有了第一年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学到的实用技能也越来越多,我开始慢慢掌握主动权,开始憧憬未来。
虽然在这诺达的北京城我依旧是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那一个,但是这毕业一年多的经历却是我职场生涯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是启蒙,也是铺垫。我不知道我会在北京逗留几年,但我能肯定的是,它让我绝望,也给了我希望。让我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也让我体会了世态炎凉。
>>>2>>>
2016年6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我以为北京的火车站会很华丽,我以为北京的道路都是宽阔笔直,我以为北京没有老式房屋,我以为北京拥有最大的资源和最多的就业机会,我以为,它是大陆最顶尖的城市。
从来之前我就知道这是一座残酷的城市,梦想的覆灭和达成都在一念之间。好像,除了一腔孤勇我也没有其他优点了。如果这也算优点的话。
听说,房地产销售是最容易一夜暴富的职业。门槛也没有很高,所以这成了我北漂最合适的选择。
入职、培训、跑盘、实勘、……我以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以有所收获。但是在我来的半年里除了师父帮我谈成的一单租赁,其余一无所获。
我陷入迷茫,不知道如何继续。靠业绩提成才能生存的销售工资已经低到不能够温饱。无数次我都想逃离这座城市,无数个凌晨不眠夜我都在怀疑当初的选择。
11月18日,我把辞职申请写了一遍又一遍,当把一张又一张废纸扔进垃圾桶,准备出去抽根烟缓和一下的时候,回来看到笔记本里夹了五百块钱,还有一张纸条。
“坚持,一定会有收获。”我告诉自己,再尝试最后一次。
接下来的日子,经理亲自教我销售话术,陪我和客户谈判,有老员工出去看房,也总让他们带着我。12月初,我签下第一笔买卖单,提成4万。
可能重要的不是这笔提成,而是我看到了希望。这座城市没有遗弃我,也没有击垮我。
它让我相信了相对的公平和最大程度的公正,让我相信了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要我们愿意坚持去等。
这是我工作的第一年,今年过年回家我给爸妈都买了礼物。我给明年也定下了带父母来北京旅游的目标。虽然离王健林一亿小目标还差得好远,但是我相信,量力而行而又目标分明,已足够让我发挥最大能量去实践未来。
有人说,凌晨四点的哈佛灯火通明,那是勤奋学子在刻苦钻研;
而我想说,凌晨四点的北京也是灯火通明,那是一代又一代北漂人在为生活拼命一搏。
这时候的北京街头,已经有早起的环卫工人在收拾一夜的狼藉,
这时候的后海酒吧,已经渐渐熄灭了午夜的疯狂和摇摆的热闹;
这时候的城际公交,已经载出了第一波昏昏欲睡的打拼青年;
可能你会问我值不值得,但试想如果在最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知道你和我一样,都不想被湮没在人潮中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都想努力成为一个更丰盛的自己。但我们都知道,没有财富没有背景除了努力别无他法。
或许努力之后我们依旧败北,可能迷失,可能哪里也抵达不了,可能失去一切,可能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可能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可能这里没有任何人愿意把赌注下在我们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们在最好的年纪用尽全力赌过一场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