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的中学生《管理手册》和《中学生守则》对学生的要求如此严苛,是否就压抑了人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他们何来那么多精英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首先,这还是和美国的教育理念相关。方帆老师的《细说美国教育》和我刚刚看完的万玮老师的《向美国学教育》中都明确告诉我们,美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精英教育,也就是他们背后的教育哲学是,人的能力天生是有区别的,少数人具有卓越能力,而更多的人只需要知道“如何投票”“如何平衡自己的支票本”即可。因此,他们有一套完善的精英培养方式,决不会埋没真正的人才。其中的做法之一就是美国所有的中小学都有重点学校、重点班,重点学校、重点班有些是学术型,和中国一样几乎实行的就是应试教育,有些是艺术型的。目标就是考美国的常春藤大学之类的名校,不过是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选择课程多样。在重点学校、重点班老师才可以比较正常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且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很重。因为美国的大学录取不像中国一考定终身,毕业统考成绩不起很大的作用,更主要的要看高中学生选修的课程科目、成绩,学生社团的经历领导力最受青睐,体育活动的获奖等。因此,美国的高中生要考SAT,参加社团,参加体育活动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打工等等,决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疲于奔命,其辛苦程度比起中国的高中生似乎没有最苦只有更苦。
但话又说回来,这世界上有几个就是天降英才呢?人的成才哪个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呢?只是真正高智商高情商可以称之为人才的人,确实是精英的人,都乐于付出愿意坚持罢了。美国的学生要真的都如我们在影视剧中的看到的那样轻松安逸、不学无术,他们怎么可能到现在还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呢?
另一方面,在方帆老师和万玮老师的描述中,普通公立学校普通班的学生老师几乎是无法教的。一是在美国,老师取得教师执照后就是专业技术人士,享有学术自由,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每个州就是有,但教师完全可以以学术自由为理由,自行决定教什么,也就是老师可以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不教什么就不教什么,甚至在方老师和万老师笔下大多数美国老师想不教就不教混日子混课而已,反正工资照拿。二是教师工会的力量极其强大,学校对于混日子的老师一般毫无办法。三是美国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考核几乎没关系,学生学得好坏与老师无关。虽然违纪违法者有警察管,但学生一般在课堂上睡觉、讲话、发呆等老师并不管,学是你的自由不学也是你的自由。在方老师和万老师的描述中,一般中学的课堂老师就是煎熬受罪而已。四是如果老师真给学生差评成绩,家长不愿意,老师只好不断降低标准,好让学生可以中学毕业。大多数美国初中生毕业时不会四则混合运算,当然大多数美国老师也不会。
那么,这样的教育状况美国社会接受吗?接受。美国社会普遍认为,并非所有学生都要上大学,更多的人掌握一门技术能独立生存养活自己和家庭即可。关键原因是美国劳动力昂贵,从事技术工作的工人收入有时往往高于管理阶层,实在一无所长,进入到低收入阶层,国家也有完善的生活、医疗等保障机制,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这样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就不会尖锐激烈,人们心态比较平和。当然,这和美国社会高度发达,人口相比较中国少很多等各种因素有关。
按照人的能力分层教育和培养,绝不辱没一个天才,是千里马的就食饱力足,奔驰原野。也能让每一个庸人笨蛋好好活着,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各安其事。问题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起就被贴上了哪类哪层的标签后,是不是他就安然接受这一认定再也没有改变的力量了呢?这样的做法是否会束缚人的潜力的发展?难道学校和教育部门就一定有权力早早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阶层、命运和未来吗?
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都有利有弊,每一种教育制度的选择先和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和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有关。美国需要的统治者、管理者是中产以上的阶层,因为培养一个美国大学生需要50多万美元,而美国中产阶级的年薪平均是5万美元左右,他们自然要分层。真正做到全民教育、有教无类的是中国。
(2018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