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助力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
保护耕地需要广泛的宣传。众所周知,种植业的相对效率低,在种植业中,种植粮食的效率低于经济作物,这可能导致农民在面临外出打工、种植经济作物等多种选择时,种植粮食的意愿下降,导致一些地方放弃耕地和荒芜。对此,要通过广播、电子屏、横幅等宣传方式,让广大市民了解耕地保护“六严八禁”的内容,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耕地,制止对耕地的各种破坏,切实增强公众节约土地和粮食安全意识。
保护耕地须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稳总量、优布局、管用途、严追责”。对那些乱占耕地建房、耕地“非农化”等问题要采取硬措施,保住总量。要综合考虑土地条件、作物情况和农民意愿、经济成本等因素,把耕地用好养好,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种粮收益。于政府而言,粮食安全虽事关宏观大局,但在没有形成硬约束之前,因其对地方经济增速作用不大,有的地方政府在唯GDP论的思想主导下,没有充分认识到各地都有确保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粮食安全这根弦有所松懈。
保护耕地须层层压实责任。强化土地执法监管力度。充分利用耕地卫片、动态巡查排查、群众举报等手段,全方位建立土地监管机制,动态监测土地状况,对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擅自改变耕地用途、违法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化非粮化建设、乱占耕地建房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发挥镇、村(社区)的作用,加大对辖区内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巡查力度,监管耕地和基本农田动态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各类违规问题。
加强耕地保护 助力乡村振兴此次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采取措施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积极性,这是尊重规律、因势利导的务实之举。通过经济奖惩,建立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最终形成耕地保护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