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听课。九天,十六节。
有一个学校领导说,听两节课,第四节评课会耽误老师们接孩子,就只听一节。还有一个学校好多老师去参加运动会,只能听一节。
坐在课堂中,与学生们一起跟着老师或慢或快,或方向明晰或糊里糊涂走在语文的世界里。有老师逐段串讲课文,把《济南的冬天》肢解成比喻拟人句的组合;有老师用三十分钟处理生字词,然后梳理文章框架完事;有老师把新闻通讯上成文学作品欣赏课,满篇课文找生动句子;还有老师从通假字古今异义到重点词句一网打尽教《岳阳楼记》……这就是我们的语文,千人千种上法,可又似乎是一种上法。
我认真地听他们讲,认真地思索还可以怎么教。评课的时候,结合单元要求、课后思考与探究分析应该怎样教,跳出串讲的惯性,创意教学设计是怎样的。有些时候,一着急语言就生硬了些。
反思了一下,不能拿优质课的标准去要求老师,不能拿成熟教师的高度去要求年轻教师,不能拿公办学校的情况去评价民办学校的课堂。听评课,跟上课是一个道理,因材施教才会收到良好的教研效果。处处都是课堂,时时都是修炼的道场。好好听课,好好说话。
听课中,也常常有灵感的火花闪现,在听课记录上草草写下对课的创新设计。比如《一着惊海天》,比如《与朱元思书》,比如《论教养》。说起来很美好,形成具体方案也许还隔着千山万水。有机会要把这些想法整理一下。
走在路上,时常有桂花清香漫过。这真是一个好时节,要珍惜岁月赐予的每一份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