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书分享会上,有老师提到了“同步原理”,原来,这是荣格的共时性,也可称为同时性。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曹操,曹操就到”。
生活中有很多如此的事件。
你正在想给朋友打电话,朋友就打来了电话。
你梦见在你家做客的亲戚要离开了,醒来后,发现他真的离开了。
一个人去世的同时,家里关着的门无缘无故地开了……
大家通常会用“巧合”来解释这些现象。
不过有一个人却提出了自己对这些现象不同的理解,这个人就是瑞士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
1928年的一天,荣格在画一幅曼荼罗图时,一边画着一边为它的中国式样而感到大吃一惊。他刚刚画完,他的朋友理查德•威廉给他寄来了一篇中国古代道家的论文《金花的秘密》。这一巧合是他事业关键时刻发生的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他甚至说这是“第一件使我冲破孤立无援处境的事件。”
这只是荣格一生中无数有意义的巧合例子中的一个。在他的[自传]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大堆类似的故事。
1930年荣格首先使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一词来对这些超自然的现象进行描述。促使他对这些现象进行关注的原因是因为荣格发现在其一生中发生相当多“有意义的巧合”事件,用“巧合”来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尤其是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多次经历类似的巧合时,这种概率解释就更加缺乏说服力了。荣格本人的经历使得他无法接受这种巧合论的解释。他曾写道:“众多事情难以预料地凑合在一起,使得视概率为一决定性的因素之观点,很难成立。”这使得他一直寻求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来说明这种超自然现象。于是他用“共时性(Synchronicity)”来描述这种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间的非因果关系。
他认为共时性是一种巧合现象,并不局限于心理的领域,可以从“心灵母体内部”与“我们外在世界”,甚或同时从这两方面跨越进入意识状态。当两者同时发生时便称为“共时性”现象。各种事件以意味深长的方式联系起来,即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活动之间、无形与有形之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之间的联系。而非只是巧合。
这种结合只有在没有自我意识介入的时刻才能发生。它不是在精神的无意识中孕育,而似乎走出精神本身秘密设计。这些比率或大或小的同时性活动,发生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正如梦一样,如果不注意识别它们,它们就仍然是无意义的。
我认为灵性,第六感强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共时性。
事实上,共时性事件并不偏爱某个人,而是发生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但正如梦一样,如果不注意识别它们,它们就仍然是无意义的。对于许多人而言,众多的有意义的巧合虽然发生过,但却由于他们缺乏敏锐觉察力而使它们从自己的身边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