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读到《内在的探索》第16章 好奇心。阿玛斯说 “执着于趋乐避苦已经陷入地狱了”。如果你在当下这一刻,不是处于一种不想经验痛苦的状态,就是处于一种紧抓住美好不放的状态,那这种执着态度肯定会带来痛苦和烦恼。耽溺于这种态度之中,会强化你的人格,使之变得更强硬。
而当你经验到本体时,你会发现本体并不想要这个或者那个,它不会忙着推开痛苦或者追求快乐,它只是存在着,经验着这一切--既不迎,也不拒。当一个人不再考量快乐和痛苦时候,她可能就接近真相了。内在工作不是为了得到解脱或者使得你快乐,这样的方式只会导致痛苦。因为执着于趋乐避苦的念头是非常强有力的,它们掌控了你的整个人生。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害怕痛苦与渴望快乐。当现实不顺你的意时,你是多么愤怒;当世界没有照着你的意思行使时候,你有多么受伤。
好奇即真相之中的喜悦,它是发自内心的愉悦感,而不是趋乐避苦。好奇能转化痛苦,但是并不拒绝痛苦。痛苦不需要被排除,你可以怀着喜悦来探索它,你对苦乐的好奇是平等的。喜悦就是一种好奇心,也是探索之心。这样你就会把所有存在现象视为一个美妙的,复杂的,细腻的完整场域。它包含了所有失去在内,即使是丑陋的食物,你也把它看成美妙的,因为你看见的是真相。真相会使得事物变得很美。
我们首先做的不是追求好奇心,重点是探究什么是好奇心,要对好奇心产生好奇,它是无法追求的一种东西,就像快乐无法追求一样。追求快乐,就会把它谋杀掉。只需要观察自己在好奇的那一刻是什么情形,看看喜悦是如何升起的。好奇不是一种追寻,它是一种活生生的状态。
观察一下小孩在拆解一个洋娃娃时候,他不是在追求一个跟时间相关的结果,其中每一刻都充满着喜悦。这个活动本身充满着激赏,兴奋,刺激和活泼的生命力,就像是你把心智,情感和知觉全都贯注在一点。
真相,爱和喜悦是同一个东西,没有分别,全都存在于好奇之中。就像孩子在拆娃娃过程中充满了热情,心中无目的,只是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兴趣罢了。
整本书全是这样的讲解。断断续续地读着,读了后段,前段就忘记了。
但是其中有些分析很详细,会引起深度思考。说明作者确实在内在探索上做了大量实在的工作,必须赞一个,因为中文世界,很少看到这样思考问题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