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间是所有人非常稀缺的资源,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也是在这个不公平时代中最公平的一个指标了。
我是一个把时间看得非常重的人,我们都知道,你的时间花在哪里,那么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我不希望浪费时间,一部电影近2个小时,如果没点收获,岂不是浪费的人生宝贵的时间?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豆瓣上的高分电影,看完多少都有些收获和感悟。
但是一直都热衷看豆瓣7.5以上的高分电影的我,居然走进电影院看了一部低于6分的都市爱情片《后来的我们》。
是什么驱动着一直理性的自己有这样的勇气呢?
我努力回忆着,知道不是因为票价,也不是因为有喜欢的偶像,真正驱动我去看的原因。
是我在看完所有预告片后,就果断买票去看了,我想大概是因为经历吧。
任何一部电影,都有人觉得好,也会有人觉得不好,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
导游编剧不可能一下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各有不同。
而他们能做的,不过是把故事拍到完美,然后呈现给有共同经历的人看,也就是给懂的你看,这就够了,我重点看了同学会的细节。
先问个问题:如果当时他们不去参加同学会,后来的他们会不会不一样?先思考2分钟,再往下看。
同学会故事回忆:
影片中见清从大学毕业,激情满满,跟同学一起在电脑城租了个柜台开始创业。
但是现实给他们狠狠一巴掌,生意并不好的见清,将仅有的客户引导到小晓店里。
后来一起的哥们一个回家当了公务员,一个回公司上起来班,无奈他只好关闭柜台,做起了卖小黄碟生意,不一小心被抓进看守所。
出来后做了客服,自己业余时间做着自己钟爱的游戏,跟小晓一起生活,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日子充实且幸福。
一场同学会,见清为了充门面,花光了一年辛苦得到的年终奖,再加借了点钱,租了一辆车,准备 了一车北京烤鸭去了同学会。
在同学会上大吹大擂,希望向同学们证明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上洗手间时,无意听到同学议论自己装逼。
在服务员给出账单时,还是想将自己面子扳回一把,抢着结账,但是看到账单下方将近4000元的金额时,他没有说话了。
当年回家当公务员的好哥们早就把账结了,趁着喝醉的时间,小声跟见清说:我知道你现在的情况,没事的,以后等你真正赚了大钱了,再好好请我们这帮同学吃一顿。
回到家见清爸爸跟见清说:没钱就没钱?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你看我这没钱不也过的挺好的吗?
本是一句安慰的话却让年轻气盛的见清怒了,爸爸不知道,现在的他把面子看得有多重,见清怒冲了出去,开车回北京。
在回北京的路上见清和小晓吵架了,小晓说:你得知道你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不是我要什么?
这一年他们被迫搬家,见清在工作上激怒了客户,吃夜宵时跟其他人打架,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外在,一蹶不振的他不在为他自己的游戏而努力。
而是一直沉迷在网络游戏中,在游戏中放纵自己,跟小晓也一直冷战,没有之前的无话不说,这让小晓心碎,提出分手。
自尊心不要轻易伤
一场同学会,让家庭关系破裂,爱人关系破裂,是什么在作怪,是钱吗?
我看归根到底都是见清的自尊心在作怪,在中国我们俗称面子。
这一系列事情中,将见清的低自尊表现的非常彻底,他希望以表面的成功(车子,礼物),来获得同学的赞赏。
但却被同学看穿,把同学的安慰视为嘲笑,伤了自己伪装的高自尊。
回家又被老爸一句:打肿脸充胖子的安慰的话,再次伤了他的自尊心。
回北京路上,再被女朋友小晓一句:你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不是知道我要什么。
彻底打破了自尊的防线,导致他后来做其他事情都是一蹶不振。
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现代科学心理学先驱威廉·詹姆斯提出自尊方程式:自尊=成功/自我要求。
根据自尊公式可以发现,在自我要求恒定的情况下,获得的成功越大,那么自尊越强,前提是自我要求不能过高,否则自尊水平将变得很低且难以改变。
我们来看见清去参加同学会的场景,从成功角度看,见清当时不过是一个公司小职员,月薪几千,加上年终奖也就万把块。
而见清对于参加同学会的自我要求却是,将自己扮成比较成功人士,开车回家,其实车是租的,买了一车北京烤鸭特产,这里面有部分钱还是借的的。
他将钱和排场定义为成功,根据自尊的公式一算你就能得出:成功远低于自我要求,相除之后得出见清的较低自尊。
我觉得他当场最大的成功是有小晓这么好的女朋友,从他因为卖黄碟进监狱,小晓帮他回家瞒着家人,不让家人担心;
她真心为他省钱,下班回家宁愿等个把小时的公交,也不愿打车,说打一次车我们可以吃两顿了等等一系列事情。
在这个大部分人都看中物质的时代,作为还没有所成就且一无所有的他,却有一个这样能为他考虑的女朋友。
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笔高价值的财富,可惜他没看到。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还说得:低自尊的人是很难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
因为他们内心没有空间去接纳,他们经常将别人的建议当成对自己的挑战和挑刺。
所以,当见清爸爸以安慰建议的口吻说道:没钱就没钱嘛?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多累啊。
低自尊的人会大脑中讲这句话自动转化成:“你没钱还去装有钱人,你这不是作吗?看你现在知道错了吧。” 是不是觉得很可怕?
当低自尊的人内心被人看破后,他们通常的反应是选择沉默不语或者极力掩饰自己。
在回北京的路上见清和小晓吵架时,在见清极力掩饰自己的目标时,小晓终于忍不住大吼道:我TM怎么你要什么?你得知道你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不是我要什么?
这句话触动到了见清内心真实的情景,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在诺大的北京,看似很多机会,但又不知道如果抓住这些机会。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小晓想成为北京户口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却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没想到被小晓看出来了。
最后他选择沉默,不让小晓看到更多自己的不自信。
简单来说,见清参加同学会是一个现象,现象背后是关于成功的攀比,攀比更深层次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
张德芬老师在《你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一书中说:毁掉一个男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践踏他的自尊。
同时塑造一个男人的成功,最好的方式是提升他的自尊水平。
结语:
还是那个问题:如果当时他们没有去参加那场同学会,后来的他们会不会不一样?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因为问题在心理,不在于“同学会”这个事件。
如果这个心病(自尊)不解决,以后遇到类似于“同学会:的事件,同样还会重蹈覆辙。
唯有强大自己的内心,全面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才有勇气去抓住你想抓住的,才有心境去面对你所不能改变的。
愿每一次错过,都成为一次成长。
愿后来的我们,看到更远,飞的更高~
愿后来的你,能快乐~
因为你点个赞和关注,会让我开心好几天~~